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末逐鹿天下> 第237章 教育是百年大计(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37章 教育是百年大计(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81中文网
  

  在历史上,西方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建立庞大的工业国家。

  殖民地由谁统治不重要,重要是廉价的原材料和商品的市场。

  这也是苏河在海外,执行分封制的原因。

  刑部尚书苏燕汇报道:“陛下,刑部牵头已经打掉三十二家青楼。

  解救五千多名儿童,把他们送到工厂当学徒。”

  李元正紧接着汇报道:“都察院出动多位御史,对银行、少府、六部等衙门进行检查。

  已经抓捕原银行行长冯春晓等多位官员。

  三法司正在联合审讯他们。”

  苏河语气平静的说道:“都察院和刑部也要自查自纠。

  想要当和事老,就不要留在三法司。

  我同时会派玄武卫,调查刑部和都察院。”

  苏燕和李元正听到陛下这么说,他们脸上都露出惊恐的神色。

  没想到陛下,会下这么重的手,让玄武卫调查。

  不知道过段时间,他们的同僚还能剩多少?

  苏河最后看向礼部官员所在的方向。

  “宋爱卿,现在科举准备的怎么样?”

  科举是封建王朝笼络读书人最重要的工具。

  大华王朝统一之后,第一次举行科举。

  这次科举完美举行,将会增加读书人对新朝的信心。

  苏河一直盯着这次科举,他不允许这次科举出错。

  宋康年立刻回应道:“陛下,科举所有工作都已经准备完毕。

  就等待十月十日,在贡院开启大考。

  考生的身份都已经核验完。

  出考题的先生,他们全在紫禁城。

  等待他们批改完考卷,才会放他们回家。

  陛下,这次科考的主考官还没有指定。”

  苏河听到礼部已经准备完科举,他露出笑容。

  “这次科举是我们大华王朝统一后的第一次科举,影响深远,朕绝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

  由首相王仲策任主考官。

  朕也会亲临考场。

  朕会派玄武卫,盯着科举的所有流程。”

  王仲策立刻保证道:“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不会让这次科举,出现任何失误。”

  科举交给王仲策,苏河比较放心。

  苏河郑重的说道:“科举关乎着国家的生死存亡。

  教育更是百年大计,各地的小学,关乎着国家今后的发展。

  朝廷现在百废俱兴,各个衙门都要钱。

  朕连皇宫的用度都削减,唯独没有削减教育经费。”

  国家想要发展,就需要大量的人才。

  特别是视野开阔,又识字的人才。

  只有这些人才,才能才能带领国家高速发展。

  这些人之中,也潜藏着很多大才。

  之前这些人只能被埋没。

  现在这些人经过教育,就有机会脱颖而出。

  历朝历代都是用愚民政策,让一部分精英统治愚民。

  这种愚民政策,利于一家一姓的统治,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历朝历代的识字人口,不足百分之一。

  华夏从春秋到明代,就没有取得太大发展,领土也没有超过汉代。

  这种发展停滞的现象,与愚民政策密切相关。

  苏河舍弃愚民政策,工业化的社会,是高度分工合作的社会,需要大量的人才。

  封建社会没办法安置那么多人才,怕这些人才搞事。

  苏河可不怕,真的涌现出枭雄,也能把他分封到海外。

  大华王朝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把识字人口提升到百分之二十,小学至关重要。

  礼部左侍郎田家鹏回应道:“陛下,学校工作由我来管理。

  陛下在起事之初,就高度重视小学。

  现在建设学校的资金不缺,只需要几块砖几袋水泥,花不了多少钱。

  现在学校最缺乏的是教师。

  学校主流的教师,是小学第一届毕业的学生。

  还有一些思想开放的儒生。

  他们拿着教材,照本宣科教学生。

  人口稠密,比较富裕的乡镇,能随着乡公所,建立小学。

  偏远的山区,例如四川云贵和广西,那里的很多地方生活太过艰苦。

  除了本地读书人,其他教师都不愿意去偏远地区。

  只能保证每个县城,都有一所小学。”

  苏河听着田家鹏的讲述,现在主要问题是缺教师,而不是缺钱。

  缺钱好解决,人才贵乏只能慢慢培养。

  等到再过几年,大量小学生毕业,这件事就不算难题。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