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末逐鹿天下> 第1164章 局势骤变(二)(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64章 局势骤变(二)(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现在曹国正在组织人员和物资,尽快运抵我国。

  只不过这个消息,我们害怕出现变故,没有向民间公开。”

  瑞王苏雷挥了挥手,吩咐道:“这件事情没有隐瞒的必要,传递出去让百姓也跟着开心一下。

  军队的表现,确实是不尽如人意。

  现在已经大军压境,信心那是比黄金重要。

  不只是要向百姓传递这个消息,更要向军队传递这个消息。

  告诉军队的将领,现在是黎明时分,距离天明已经不远了。”

  首相于天方点头应道:“王上,这件事情我立刻去办。”

  内阁的行动速度很快,短时间内就把曹国即将来援的消息散播了出去。

  瑞国的年轻人们不再犹豫,纷纷前往征兵处报名参军。

  “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保卫家园,等待曹国援兵共抗敌军!”

  一位青年当着记者的面,目光炯炯地说道。

  他的照片,很快登上瑞国主流报纸的头版头条。

  学校里,老师们教导孩子们要勇敢,孩子们则用稚嫩的声音喊出:“我们有信心,瑞国不会亡!”

  在从惶恐到充满信心的过程中,瑞国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

  虽然瑞国亡国危机仍未解除,楚国的大军依旧在稳步推进。

  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已经熊熊燃烧,他们坚信,只要盟国曹国前来支援,未来必将充满光明。

  不只是瑞国人喜欢听东方广播电台的节目。

  作为一档听众众多的王牌节目,楚国人也喜欢听。

  在欧洲风云变幻的局势中,情报缺失可是重大问题。

  楚国不只是关注东方广播电台的节目,他们也一直密切关注着曹国与瑞国的动态。

  对于曹国出兵援助瑞国的消息,楚国不是不信,而是心中早有盘算。

  楚国朝堂之上,大臣们激烈地争论着。

  有的人提出应该暂避锋芒,不能让楚军陷入危险之中。

  只要十几万楚军不出事,楚国的实力不受损,他们就立于不败之地。

  “曹国若出兵瑞国,这影响不到我军的既定计划。

  我军已经快要拿下瑞国的首都盛隆,现在距离盛隆只有一百公里,不到战车两个小时的路程。

  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趁其援兵未到,一举夺下瑞国,扩充我们的版图!”

  楚国大都督胡伟伟慷慨激昂地提议。

  楚王鲁晨阳明眸微眯,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可行,但需速战速决。

  绝不能拖延到曹军抵达,我军为了尽快拿下瑞国,将士们已经很疲惫。

  面对刚刚打赢战争,士气如虹的曹军,暂避其锋芒不丢人。”

  大都督胡伟伟得到楚王鲁晨阳的授权。

  楚国大军迅速集结,气势汹汹地朝着瑞国进发。

  楚国大军炮兵不顾火炮的损耗,拼命发射炮弹。

  楚国的战车也开始拼命冲锋,想要破开瑞军的防线。

  瑞军士气本来非常低落,但听闻援军即将抵达,瑞军的士气立刻高涨起来。

  全军的将士都知道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挺过楚军的攻势,他们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楚军和瑞军在距离盛隆七十公里外的山鸡坡发生大战。

  瑞军宁可拼着伤亡惨重,那也绝不后退一步。

  瑞军顽强抵抗,让楚国迅速灭亡瑞国的计划失败了。

  曹国的行动远远超出了楚国的预料。

  曹国在与魏国签订《安隆条约》之后,曹王李大壮立刻让世子李凌岳领兵前来支援瑞国。

  曹国的保密性做得很好,直到他们即将抵达目的地。

  运输船队靠近欧洲,才会被频繁往来各地港口的商船看到踪迹,通过电报把这个消息公布出来。

  楚国大都督府的将领们听闻此消息,他们露出了沮丧的神情。

  原本信心满满的计划瞬间被打乱,他们万万没想到曹国的动作如此之快。

  “这可如何是好?”大都督胡伟伟一拳捶在桌面上。

  楚王鲁晨阳听闻这个消息,他脸色阴沉,心中满是不甘,但面对曹国的迅速行动,他也明白形势已然不利。

  他有些惋惜的说道:“七十公里,只差七十公里啊!”

  “退兵!”楚王最终无奈地下达了命令。

  楚国大军只好带着满心的遗憾和不甘,缓缓撤退,转而固守自己的阵地。

  楚国之所以撤兵,那是楚国君臣深知,一旦曹军登陆,联合与他们对峙的瑞军夹击。

  楚军的情况就真的危险,伤亡一定不会少。

  ……

  在辽阔的大西洋上,波涛汹涌,海风呼啸。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