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明末逐鹿天下> 第100章 财政危机 纺织机器(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00章 财政危机 纺织机器(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ddxsku81中文网
  

  吴栋林小声的说道:“不行,我们加点税。

  我看《汉中周报》上介绍,陕北有些地方,大明官吏都把税收,收到崇祯三十年。

  我们不用加到崇祯三十年,多加一年税,就再也不愁钱了。

  我们进口粮食不收税,我看报纸上说,我们每个月进口粮食规模很大。

  取消粮食免税,这些税钱就能轻易满足财政缺口。”

  苏河用手重重的拍在桌子上,语气严厉的说道:“加税,绝对不可以。

  我们现在的税收,对百姓来说,已经非常重。

  再加税,就要有许多百姓卖儿卖女。

  税绝对不能加。

  百姓日子过得太苦,根本刮不出多少钱。

  粮食进口也不能加税,羊毛出在羊身上,粮食加税,粮价必然会疯涨。

  粮食和盐进口免税政策不会动摇。”

  现在统领府百姓的税负很重,不能再加税。

  苏燕自信的说道:“税务局现在每个月收税,都在小幅增长。

  我们税务局除去农税,第四季度大概能有五万两税银。”

  李志升提议道:“苏统领,我们现在还有二十万两缺额。

  不能加税,没办法开源,只能尽量节流。

  我发现汉中的农场,养着大量的鸡鸭和猪。

  这些畜生,要吃很多的粮食。

  我为什么很少吃肉,就是我知道,肉都是用粮食换来的。

  把这些畜生杀掉一些,还能卖很多钱。”

  苏河没想到,李志升算计了半天,竟然盯上农场养的鸡鸭和大肥猪。

  “这些禽畜不能动,现在谁家养殖,舍得喂珍贵的粮食。

  农场中喂鸡鸭和猪,大部分是米糠。

  它们主要吃米糠和野菜为食。

  我知道米糠,在很多地方,仍然被当作粮食。

  我从小就经常吃米糠,可以说我是吃米糠长大。

  但米糠只能活命,它实在是不好吃。

  有了粮食,谁又愿意吃米糠。

  红薯即将丰收,我们也从湖广,购买到大量粮食。

  现在满足治下的百姓,一天吃两顿饭,还是没有问题。

  人不吃肉食不行。

  特别是军队,我要求他们每两天必须吃一个鸡蛋,每七天吃一顿猪肉。

  现在大明朝的官兵,为什么比不上建奴的军队。

  除了军队腐化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大明官军缺少肉食。

  游牧民族,吃大量的羊肉和牛肉,他们更加健硕。

  我们没有那么多羊肉和牛肉吃,但鸡蛋和猪肉必须满足。

  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一点,只要没到饿死人的程度,这些鸡鸭猪不能杀。

  还有一点,每逢大旱,必有蝗灾。

  去年陕西大范围的蝗灾,我相信大家都没有忘记。

  鸡和鸭是蝗虫的天敌,它们捕捉蝗虫十分高效,能有效减轻蝗灾的危害。”

  王仲策听到这个消息,他震惊道:“鸡鸭还有这个作用,为什么没有推广开。”

  一直没有出声的王文君,开口解释道:“我想应该是大规模养殖鸡鸭很困难。

  我们卫生部,专门培养一批兽医,用于防范禽畜得病。

  取得的效果非常不错,已经积累很多经验。

  对付大规模的蝗虫,必须要大规模的鸡鸭才行。”

  苏河确认道:“确实是这样,没有兽医控制病情发展,大规模养殖鸡鸭,很容易成批死亡。”

  他又看向众多官员,自信十足的说道:“缺钱的事情交给我,大家不用想节流。

  我们已经省了又省,无处可省。

  我们官员非常廉洁高效。

  二百万两银币,就够发起一场大规模战争。

  大明朝二百万两银子,没出京就会被漂没一半。

  二百两万银子,发到军户手中,连二十万两都没有。

  我们只能开源,挣钱这件事,交给我来办。

  过段时间,我认为你们不会再为钱担心。”

  苏河直接揽下赚钱的工作。

  加税是最省时省力的办法,但完全不可行。

  苏河的办法是卖工业品,他一直推进工业化。

  这个时代,工业是最赚钱的产业。

  生产多少商品,社会就能消化多少商品。

  这段时间,苏河一直忙于写小学的教材。

  现在只建立基础的重工业,都没有建立挣钱的轻工业。

  只要他做出几件赚钱的工业品,就能解决现在统领府的财务危机。

  众多官员,听到苏河把这件事揽下。

  他们都松了一口气。

  一起共事这么长时间,他们都知道苏河不轻易说出承诺。

  一旦苏河说出承诺,必然能把承诺实现。

  但他们心中都有些疑虑,二十万两银币的缺口,这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也想不出来,除了加税之外,做什么能短时间,筹集二十万两银币。

  “在我实行计划之前,有一个政策,需要和大家讨论一下。

  那就是专利政策。

  我发现有很多老师傅,他们掌握着祖传的绝活。

  却怕被别人轻易学去,利益受到损失。

  如果没有儿子传承,他们宁可把这些技术带到棺材里,也不会交给徒弟。”

  王仲策认同道:“确实是这样,我父亲这种不在乎门户之别,谁来学医术,他都教的医生。

  整个汉中城这么些年,也就出了我父亲一人。

  敝帚自珍,才是传统工匠传承技术的情况。

  古代很多珍贵的技术,就是这样失传。

  别说工匠,我们读书人也这样。

  很多家族藏的孤本书籍,一般情况下,都不借阅给外人观看。

  人性就是如此,谁都希望自己后代,要比其他人多一些本领。”

  苏河也认同王仲策说的情况。

  “我提出专利政策,就考虑好了人性。。

  当公开技术获得的利益,远大于自己私藏技术时。

  所有人都会仔细考量,到底公不公开技术。”

  苏河与在场的官员,开始讨论专利政策。

  主要是苏河讲述他设计的专利政策,其他官员,根据现在的情况,进行一些补充。

  他们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专利分为集体专利和个人专利。

  集体专利主要是公司等机构申报,公司获得专利带来的利益。

  个人专利是个人申报,申请人获得利益,可以很多人共享一件专利的收益。

  一个技术申报专利,就等于公开这个技术。

  专利保护期是五十年,可以根据情况,申请延长保护期。

  在专利保护期内,其他人使用专利,必须要获得授权。

  没有获得授权,私自使用,惩罚获得利益的十倍罚款。

  户部罚没八成,两成给专利受益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