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带着史前生物,征战三国> 第一百四十七章:两年后,远洋,交州牧(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四十七章:两年后,远洋,交州牧(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因为其地多山多恶水,所以他们才能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不被外人打扰。

  不过,随着易鹏野兽大军的到来,他们平静的日子,注定被打破。

  易鹏为什么要攻打他们,打破他们宁静的生活呢?

  很简单,为了人口,为了土地,为了粮食。

  高棉族所占领的地盘,太大了,相当于中原一两个郡加起来的面积,同时,他们人口众多,有将近二三十万人。

  如此多的人口,如果奴役之后,让他们开垦田地,配上中南亚充沛的雨水和阳光,水稻的长势,一般都不会太差。

  这两年,易鹏占领了中南亚大多数地盘,只剩下一个扶南王国没有攻占了。

  相比起其他的地方,扶南王国开化度相对更高,想要攻占它,有一定的难度,易鹏准备留到最后再对其动手。

  易鹏在攻占的地盘上,大肆屯田,种植水稻等经济作物,不过两年时间,粮仓中的存粮,便已经快要装不下了,百姓也过的日渐富庶,基本解决了吃饱穿暖的问题。

  同时,易鹏通过贸易,把交州以及东南亚各地的特产,贩卖到大汉各地,赚取了大量的金银,他用这些金银,招兵买马,购买铁器,打造兵器,如今,经过两年的发展,他手中的士卒,已经足足有五万之巨了。

  五万兵马,看起来不多,但是,这些士卒,可全部都是装备配齐了的正规军,职业军人,脱产的那种。

  在黄忠的训练下,他们的作战素质,与日俱增。

  此时,中原地区,虽然割据严重,但是汉室余威尚存,刘宏也还活着,因此朝廷还能维持基本的稳定。

  这个时候,没有哪一个诸侯愿意挑出来作妖,乱象已显,但是却还没有完全到来。

  因此,易鹏不易出头,他还是先以观望为主。

  为了给以后统一全国作准备,易鹏接下里的攻略重点,为夷州和倭岛。

  为什么要远渡重洋,占据夷州和倭岛呢?

  因为,这两个地方,都与中原沿海毗邻。

  控制了夷州,他便能够在此驻军,一旦发生战事,他便能够从此出军,沿着台湾海峡,直接攻占扬州。

  控制倭岛也是一样的道理。

  倭岛,与三韩之地毗邻,从此可以一路,越过黄海,攻占徐州,或者越过渤海,攻占幽州和冀州。

  可以说,只要夺取夷州和倭岛,那么,大汉一半的疆土,便在他的攻击范围之内。

  这便是控制领海的重要性。

  中国,一直都是一个航海古国。

  早在五千年前,沿海地区的百越人,便已经驾驶着竹筏,漂洋过海,横渡太平洋,最终达到了美洲西海岸。

  曾经有人说,印第安人,为什么是黄皮肤的,是不是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细细推算,印第安人,很可能便是横渡太平洋的百越人。

  中国航海技术,有三大标志性技术,俗称‘三大件’,分别是水密隔舱、风帆和船尾舵。

  有句俗语,‘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指的是用手操作转动设备来控制舵叶偏转,达到改变航行方向的目的。

  古时,古人善于划桨行舟,在实践中,人们逐渐将船桨由船舷移到船尾中央,成为舵桨,亦称为橹,船员摇橹在水中左右摆动,获得前进动力和控制船行方向。

  这便是船尾舵的由来。

  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古人高度智慧的发明。

  同时,中国也是最早使用风帆的国家。

  在公元1000年前的商朝,发掘的甲骨文中,便有30多个是关于帆船的,由此可以推断出,早在夏商时期,我国便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帆。

  而到了如今的东汉,中国帆已经基本成型,技术方面已经成熟,能够制造出航海帆船。

  我国帆船的巅峰,是福船。

  当然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便是福船。

  当然,以现在的造船水平,还达不到造出福船的程度,但是一般的帆船还是可以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