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过河卒> 第三十二章 深意(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十二章 深意(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平心而论,百姓是好百姓,这些甲士也算能征善战,只是朝廷盘剥太重,拖欠饷银,视如草芥,上下离心,这才使得金帐逞凶。

  至于朝廷的腐朽,历史的规律,人性的无奈,制度的僵化,如此等等,都是老生常谈,不必再去多言。

  殷正心以左参政的身份,代行布政使的职责,稳定局势,安抚人心,同时也遮掩了太平教扩张的事情。

  纵使有些人察觉一二,也被殷正心轻而易举地压了下来。这就是官身的好处了。

  这也是歪打正着。

  若是真把殷正心放到江南,无论是走结社的路数,还是走地方督抚的路数,都绕不开白莲教。那里是儒门的精华之地,想要占据江南,又是谈何容易。

  原本因为燕州就在京师的眼皮子底下,自然处处受制,可谁曾想金帐竟是能一路打到京师城下,从而打开了局面。

  经此一事,太平教直接扩张到了道民十万余人,祭酒五十余人,鬼卒近千人,鬼帅三百余人,治头大祭酒四人。

  到了这个时候,齐玄素深感人才难得,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虽然陆云山培养了不少骨干力量,但比起迅速扩张的太平教,还是太少了,也太慢了。

  不过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其本身也能凝聚气运。

  当初殷正心离开京师的时候,气运不过是混水泥鳅,如今已经是大蟒一条,距离化虬已然不远。

  按照此方世界的规律,气运壮大,自然就会吸引一些能够望气的异人前来。

  很快,便有许多三教九流的江湖人士前来投奔。

  毕竟太平教这种结社也算半个江湖势力,只是被正派佛道认为是魔教之流,极为神秘的大贤良师俨然就是江湖中人人闻之色变的魔教教主,因为太平教与白莲教结盟,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故而大贤良师与白莲教的教主并称为江湖两大魔头。

  可谁又能想到,堂堂大贤良师竟然是朝廷命官,官至燕州承宣布政司左参政,整天不是闭关练功,而是埋首于案牍之间。再干上十几年,便是做个巡抚总督也有可能,真可谓是大隐隐于朝了。

  在这些江湖人中,有个落魄失意之人,名叫宋观应,练武一塌糊涂,观其根器,分明应走文途,只是稍逊于陆云山,结果阴差阳错入了武途,郁郁不得志。

  齐玄素把宋观应任命为祭酒,让他跟随在陆云山身边历练一些时日。

  秦凌阁布局辽东,自然注意到了近在咫尺的太平教,不过并没有过多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尽是些乌合之众,出头的橼子先烂,这类结社就是用来搅乱天下的,收拾天下的另有其人,不过是为真王开路罢了。

  辽东也不怕太平教能影响到自己,毕竟中间隔着一个榆关呢,这可是天下第一关。

  在秦凌阁看来,真正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齐玄素。

  先前他认定赵岩就是齐玄素的棋子,而赵岩先是在京师为官,后外放到了钱塘府做知府,那里是白莲教的地盘,秦凌阁反而怀疑白莲教是齐玄素的手笔。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