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魏读书人> 第八十五章:朝堂之争,激烈汹涌,三日明意,决定生死【为最单纯大佬加更】(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十五章:朝堂之争,激烈汹涌,三日明意,决定生死【为最单纯大佬加更】(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81中文网雅文小说新笔趣阁
  

  “但绝世文章,与品性无关,许清宵能作出绝世文章,却不代表他有品性。”

  “赵大人也读过书,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对吧?”

  声音响起。

  是一位大儒。

  孙静安。

  太文阁大学士,地位极高,也是最有希望在十年内晋升天地大儒之人。

  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民间,都拥有极高的威望。

  他一开口,赵岩顿时不敢乱说什么了。

  “孙大儒所言极是。”

  赵岩回应了一声,而后不再说什么。

  倒不是真不敢,主要是连孙静安都开口了,他自然不敢说什么。

  这是大儒。

  其地位比严磊都高一些,对付王景他没有任何问题,但大儒出来了,他必须要退避。

  说不过,也怼不过。

  这一刻,大殿再一次安静下来。

  女帝之声继续响起。

  “其他爱卿,对此事,有何见解?”

  她再次问道,由始至终都没有参与斗争,只是简单的询问。

  但这就是帝王之术。

  “老臣有些意见。”

  也就在此时,一位老者开口。

  站在武将行列第三位,是安国公。

  国公之位,权倾朝野,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与大儒相比,不分仲伯。

  “陛下,老臣认为,这许清宵怒斥大儒,确有不尊,但文人儒道,尤其是立意之事,本身便有争议,不尊上,是错,可倚老卖老,也是错,许清宵狂是狂妄一些,可算不上不孝。”

  “他为百姓伸冤,为无辜者伸冤,此事与严法有关,但有过错,但理应谆谆教诲,而非严法处置,也算不上不忠。”

  “百姓民怨,当为各地官员之责,老陈想问问孙儒,为何百姓宁可相信许清宵,也不相信堂堂之大儒?莫要说什么许清宵蛊惑人心,一个区区儒生,拿什么蛊惑人心?难道大儒说话还没一个儒生说话有用?此为不义吗?”

  “至于圣意之说,朱圣有言,望后世出才,难道说出不同的立意,就是不仁吗?”

  “天地一切,周而复始,朱圣也并非天下第一圣人,即便是圣人在世,也希望见到更加有才华之人出世。”

  “孙儒之言,王景之言,是否过于偏激?”

  大殿内,安国公的声音很平静,但却将孙儒的进攻,化解的干干净净,为许清宵洗的干干净净。

  儒官皆然皱眉,一个赵岩出来搅局就算了,没想到安国公也出来搅局,这帮武官当真是手段卑鄙。

  只是心里不爽,朝堂上不能表现出来,只能老老实实等孙儒开口了。

  片刻后,孙静安之声再次响起。

  “安国公之言,老夫能够理解。”

  “但无论如何,顶撞大儒,不敬圣意,不尊皇权,还是无法改变。”

  孙静安再次开口,依旧是抓住这三点,坚持抨击许清宵。

  然而安国公却摇了摇头。

  “不敬圣意有些言重。”

  “他许清宵也是读书人,若真不尊圣意,怎可能成为读书人?又如何写出绝世文章?”

  “若是孙大人不喜,大可让陛下拟一道圣旨,待他来京城之后,去大魏文宫,为圣人烧香,也算是以正自身。”

  “至于顶撞大儒,再让他亲自去致歉,也算皆大欢喜,既留有大才,又能化干戈为玉帛,岂不美哉?”

  “陛下,您意下如何?”

  安国公笑道。

  他屡屡出言帮助许清宵,原因是三点。

  其一,许清宵是大才,天机台透过消息,许清宵命掌兵伐,或许以后能入武官,算是种下善果。

  其二,皇帝看样子也不希望闹得太大,当然这只是自己猜想。

  其三,恶心恶心这帮儒官也是好事,这几年北伐之事,被儒官气了多少次,还历历在目。

  所以他一直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这朝堂争斗,就是把一件事拿出来,各自拿出自己的想法,不想要解决,那就一直扯,扯到非要解决的地步再来解决。

  想要解决很简单,你退一步,我退一步,事就办好了。

  安国公也不是完全为许清宵开脱罪名。

  方才所说,让许清宵去找严磊致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也算是没有损儒家面子。

  算是自己退了一步。

  至于答不答应,就看孙静安的意思了。

  大魏女帝没有说话,只是将其目光落在了孙静安身上。

  若是他没什么异议,就按这个来。

  若是他有异议,就听听看。

  孙静安缓缓摇了摇头。

  随后看向女帝道。

  “陛下,安国公惜才,臣,明白,也敬重,只是道歉若有用的话,还需要律法作甚?”

  “严儒已经被气至卧病,再让许清宵前去,岂不是加重病情?”

  “臣认为,此人必要严法,发配边疆或许有些严酷,念在他大才,剥夺功名,牢狱十年。”

  “陛下觉得如何?”

  孙静安开口,他思考一番,也算是退步。

  至于安国公解决办法,想草草了事,自然不行。

  许清宵必须要受到惩罚,而且是极为严重的惩罚。

  只是此话一说。

  安国公再次出声。

  “一场误会,闹得如此之大。”

  “孙大儒,您觉得有必要吗?”

  “大魏北伐之后,人才缺失,只要不是犯了大错,理应该得过且过。”

  安国公如此说道。

  可孙静安却缓缓道。

  “安国公,一生征战,老夫佩服,可文人之事,安国公还是不要插手,不尊圣人,对我等来说,是天大的事情,并非是国公口中的小事。”

  孙静安不想与安国公继续扯皮了。

  他话说的很绝,甚至带着一些其他意思。

  声音响起。

  安国公也不由冷笑。

  “朝堂之上,就是朝堂的事,还分什么文人不文人?”

  “陛下,老臣认为,严法过于残酷,实在不利于大魏发展,老臣建议,小惩大诫,以教诲为主,惩戒为辅。”

  安国公开口。

  既然不好好说话,那就继续杠。

  反正输赢我都没坏处。

  “陛下,此事涉及天下文人,若不严惩,难以安天下文人之心。”

  “还望陛下明鉴!”

  “严惩许清宵。”

  孙静安直接开口,紧接着跪在地上,朝着女帝一拜,态度坚决。

  下一刻,几乎一半的儒官出列,跪在地上大声道。

  “还望陛下明鉴。”

  他们齐齐开口,恳求皇帝下令。

  至于没有出列的一半,倒不是说支持许清宵,而是朝堂上的规矩,任何事情,都不能倾巢而出,万一真惹上麻烦,至少还有部分人能够保留下来。

  不至于全军覆没。

  “陛下天下文人又不是全是朱圣门徒,再者许清宵也并无大错,就这般严惩,反倒是会伤了天下文人之心,如今大魏,求贤若渴,非常时期,非常对待。”

  “恳请陛下法外开恩,从轻发落。”

  安国公脾气也上来了,一番话说完,也跪在地上。

  很快一大半的武官也纷纷跪下,有模有样地学着。

  两边直接杠上了。

  但这是常态,甚至武帝在世之时,还发生过双方动粗之事。

  “侮辱圣人,在国公口中,竟不是大错?”

  孙静安看向安国公,语气冷冽道。

  “圣人之意,的确不可辱,但许清宵并非是朱圣门徒,他即将要明意。”

  “说句不好听的话,若是许清宵明意成功,而且的确不是朱圣之意,那就不存在任何有辱圣人之言。”

  “至于顶撞大儒,更是无稽之谈,非朱圣之意,顶撞就顶撞了,我虽不是儒生,但也阅览圣书,貌似天下群书之中,哪怕是圣人自传。”

  “也没有说过大儒之言,就一定是对的吧?”

  安国公也是老狐狸一个。

  瞬间从中找到破绽,给予回击。

  毕竟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双方皆有过错。

  许清宵存在问题,严磊也存在问题。

  无非就是许清宵没有大儒品位,也显得年幼,不尊长辈是错。

  但严磊倚老卖老也是错。

  我好声好气跟你说,你不听是吧?

  那行。

  索性,既然这件事情上撕破了脸,反正互相看互相不顺眼已经很久了。

  那就直接摊开了说,不必这么拐弯抹角。

  你说许清宵不尊重圣人?不尊重大儒?

  可若是许清宵不走朱圣之意,这个说法就不成立。

  那就没有任何惩罚了。

  此言一出。

  孙静安继续开口。

  “安国公所言极是,倘若许清宵明意非朱圣,立意也非朱圣,的确是空谈。”

  “可安国公又怎能知晓,许清宵不是立朱圣之意呢?”

  孙静安回击道。

  这话一说,安国公有些沉默了。

  但很快,安国公继续开口道。

  “老夫听闻许清宵说要三日明意,三日时间不长,不如等等看,看看许清宵是否能明意。”

  安国公回答道。

  只是孙静安摇了摇头道。

  “他刚刚晋升八品,三日明意,根本不可能,不过是一时胡话。”

  孙静安如此说道。

  不认为许清宵能做到。

  “那万一呢?”

  “这天下哪里有什么不可能的?孙大儒未免有些太自负了吧?”

  安国公平静道。

  “你这已经是胡搅蛮缠了,不与你说。”

  孙静安不想搭理安国公,而是看向女帝道。

  “陛下,许清宵之恶,为穷凶极恶,若不严惩,天下文人皆然不服。”

  “请陛下严惩。”

  孙静安依旧要求严惩许清宵。

  无论如何都要严惩。

  “陛下,老臣不认同,此事如老臣方才所说,只是一场误会,退一万步来说,当真不是误会,那又如何?”

  “他许清宵又非明朱圣之意,之前种种,也算不上什么大错。”

  “臣建议,不如给许清宵三日时间,看看他能否明意,若是三日明意,此事就算了。”

  “若是不能,到时再议,也不是不行。”

  安国公如此说道,目光也看向女帝。

  双方势力是彻底杠上。

  但到底如何,还是要看皇帝抉择。

  “允!”

  半响。

  女帝的声音响起。

  仅仅只是一个字,便决定了这件事情。

  “陛下,不可啊,此事......关乎天下文人,关乎圣人之威。”

  “还望陛下三思,若不大惩许清宵,臣等还有什么颜面面对天下文人?面对朱圣门徒?”

  “若如此,还不如告老还乡,也免得被天下文人嗤笑。”

  孙静安开口。

  到了此时,他直接放大招了。

  用告老还乡来逼皇帝。

  这也是自古以来,所有儒官最喜欢做的事情。

  “放肆。”

  当下。

  女帝之声响起。

  简简单单两个字,满朝文武齐齐跪下,不敢出声。

  孙静安太过于激进了。

  拿这个来威胁皇帝,实在是有些激进。

  “陛下!”

  “臣,为的是天下文人,为的是大魏王朝,若有人羞辱圣人,不受惩戒。”

  “那礼乐崩坏啊!”

  孙静安大声说道。

  铁了心要严惩许清宵。

  大殿安静。

  女帝沉默。

  百官也沉默。

  过了半响。

  女帝的声音缓缓响起。

  “三日内,看看许清宵能否明意。”

  “若能明意,如安国公所说,许清宵并非是朱圣之意,此事到此为止!”

  “若明意之后,是朱圣之意,则为辱圣,依法处置。”

  “若未能明意,三日之后,再来定夺。”

  “退朝。”

  女帝开口,意简言骇。

  孙静安想再说什么,可也意识到,陛下开口,就不能在强求什么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高呼,随后起身退朝。

  这一次争斗,没有什么结果,但众人都知晓,天大的压力落在了许清宵身上,安国公为许清宵做了很多,可到底能不能帮到许清宵。

  还是得看许清宵能否立意成功。

  也就在此时,百官快离开殿门时,女帝的声音,又缓缓响起。

  “若许清宵明意,并非朱圣之意,孙爱卿,的确可以考虑告老还乡。”

  声音响起。

  百官一愣,众儒官脸色皆变。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