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冈诺维奇的无能,使得莫斯科不得不采取非常规的手段,直接将赫鲁晓夫调回莫斯科,填补了波波夫所留下的空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斯大林同志以及莫斯科的领导核心对卡冈诺维奇没有不满,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可即便是这样,莫斯科也没有想着将卡冈诺维奇撤换掉,而是安排了一个米利恰科夫去顶替赫鲁晓夫,以全面配合卡冈诺维奇的工作。
这背后蕴藏着一个什么样的暗示?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卡冈诺维奇同志虽然这次没有被调回莫斯科,他留在了乌克兰,从表面上看,在他与赫鲁晓夫的争端中,似乎是他占据了上风,但实际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在乌克兰任职的时间,恐怕也不会太久了。
而且从根本上说,卡冈诺维奇的政治前途恐怕还不如赫鲁晓夫明朗呢,后者被调离乌克兰之后,将接替波波夫出任莫斯科州委兼市委第一书记,从级别上来说,他其实是得到了提拔的,换句话说,他的政治前景还是不错的。而卡冈诺维奇就不同了,他受到质疑的,是个人的能力问题,有这个前提摆在那里,他在结束了乌克兰的任期之后,都不知道下一个位置在哪里呢。或许,等到卡冈诺维奇结束乌克兰第一书记任期的那一天,就是他开始退出政治舞台的一天了。
当然,对于这些,维克托不需要给与太多的关注,他在乌克兰问题上需要给与关注的,其实只有两点:第一,将来谁会接替卡冈诺维奇的位置,出任下一任的乌克兰第一书记。第二,斯大林同志在乌克兰党员干部民族化问题上的立场。
而从克里姆林宫在对待赫鲁晓夫和卡冈诺维奇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维克托所关注的这两点问题,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维克托也不好确定的一点是,不知道斯大林同志是不是从自己当初的那份报告中得到了警示,他在民族化的问题上应该是有了比较鲜明的立场,因此,在面对乌克兰的党员干部民族化问题时,他开始秉持反对,甚至是要求给与严厉打击的态度。
为什么卡冈诺维奇在主政乌克兰的时候,前前后后犯了那么多错误,莫斯科都宁可选择调走赫鲁晓夫,也没有选择将卡冈诺维奇换掉?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赫鲁晓夫在乌克兰的地位过于稳固了,使得莫斯科产生了忌惮,而在另一方面,未尝不是因为赫鲁晓夫在党员干部民族化的问题上,秉持了一种与莫斯科不相吻合的态度——在过去两年里,赫鲁晓夫的诸多立场都与莫斯科不相吻合,这其中既有党员干部民族化的问题,也有与军方交往过密的问题。
在维克托看来,赫鲁晓夫就是一个狡猾、权力欲望强大,且将个人权力的得失,看的比联盟利益更重的那么一个人。此人长期在乌克兰工作,与那些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打交道的机会多的是,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民族化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党员干部民族化的问题,与民族主义的问题不是一回事,但毋庸讳言的一点是,一旦党员干部民族化的问题不受控制,肆无忌惮的蔓延开来,那么,其对民族主义分裂情绪的推动作用,将会大的惊人。最重要的是,一旦党员干部阶层在思想上倾向于民族化的立场,那么动荡将会从上层,而不是下层展开,那样的后果才是最为可怕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