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 977【文教政策调整】(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977【文教政策调整】(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笔下文学
  最新网址:坤宁宫。

  楚王离开紫禁城之前,又到这里拜见了母亲,然后兴冲冲的筹备杂志去。

  不管是办杂志,还是今后做别的生意,终归要慢慢学习锻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傍晚,赵瀚来到坤宁宫,坐下聊了几句,随口问道:“又给了枰儿多少?”

  “五百两银子,”费如兰没好气道,“给多了你又不高兴,没见哪个皇帝这么薄待子女的。”1

  赵瀚笑若说:“给的银子太多,他就只知享受了,哪还愿意自己闯荡?”4

  赵瀚其实在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看能把他们逼得如何发展。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比如提高宗室俸禄,底线是不能高得离谱,亲王俸禄三倍于正一品就是极限。44

  又或者,今后给予特许经营牌照,但特许经营的范围有限制。2

  至于王爷该留在京城,还是到地方上就藩,这个也在观察实验当中。气2费如兰突然关心起盘七妹的孩子,颇为好奇问:“晋王在天竺不会有危险吧?”“应该不会,他选了一个小国。”赵瀚说道。1

  此时的晋王赵匡栋,还在印度收割冬稻,几次对外战争没有打响,国内对他的情况一无所知。、1

  费如兰尚有一倜儿子,中学都没毕业。三个亲生皇子当中,老大是太子,老二捣鼓做生意,老三她想安排一下。可既想孩子留在身边,又想孩子做出一番事业,费如兰的心情非常纠结。4

  “天竺气候如何?我听说那里很热。”费如兰又问。

  赵瀚点头:“是很热,便是冬天,印度南方也偶尔30多度。”{3

  费如兰说:“诸位皇子,皆娇生惯养,哪里受得住这等天气?天竺也没什么好医生,若有个头疼脑热怎办?”赵瀚笑若说:“都有医生随行,还带了许多药材。”

  费如兰说:“陛下莫要哄骗我,名医都不愿出海,去天竺的全是庸医和学徒。”4

  “那些医生学徒里,也有几个高明的,早就随师问诊好多年,”赵瀚解释说,“上次桓儿害病,还是疑难杂症,胡医生不就是让徒弟问诊?那徒弟开的方子,胡医生一个字都没改,桓儿没几日便药到病除了。”2

  费如兰点头道:“那个学徒我记得,好像叫周欣还是什么?”

  赵瀚说道:“叫周茂兴,这次也跟随晋王去印度了。”“那顶好,能叫人放心。”费如兰笑道。

  翌日,御前会议。

  不止各部院众臣参加,太子赵匡桓及屈官也获准旁听。

  礼部尚书王调鼎,首先汇报工作:“翰林院协同礼部,已编好各族常用字词对照表,下个月便发给全国相关地区的官史。不过,青海和西藏各族的字词对照表,暂时还没有编完。”8

  “已经不错了。”赵瀚赞许道。

  吏部尚书左孝良说:“广南省的府县史员,出自苗族的越来越多,这引起越族史员不满。情况有些棘手,越族史员抵触政令,往往阳奉阴违。广南省撤换了许多越族史员,但依旧无法解决此事。广南布政司,请求追加教育经费,开办更多的中小学校。”

  赵瀚说道:“这事让财部和礼部商议,两个月内给出方案。”

  赵瀚早已提出华夏民族的思想,说汉人是兄长,各族是弟弟。他能做的只有这些,并非人为制造民族区别,而是各族的语言无法交流。

  官员施政之时,也有一定的倾向性。

  比如在西南地区,府县拔选史员时,会更倾向于汉人。但到了广南省,那里的汉人不多,于是在选拔汉人史员之外,又优先考虑苗族和会说汉话的越族。

  苗族跟汉族,显然是更亲近的!14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