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 842【志在四海】(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842【志在四海】(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81中文网新笔趣阁
  

  王肃补充说:“船体的晃动,也对月距法的干扰很大。”

  “不是很大,是非常大,所以我更倾向于钟表法。”李铨说道。

  王肃说道:“我们打算改进量天尺和十字仪,制作出更精密的航海仪器。但不管怎么改进,想要测量经度,都必须知道船只所在的地方时。”

  使用六分仪测量经度,前提条件就是已知当地时间。

  欧洲那边同样在想法子,由于他们的天文观测数据不够,因此很长时间内都采用钟表法。既然航海钟的误差太大,那就多带一些航海钟。

  但航海钟属于精密仪器,即便再过几十年,每只航海钟的造价也在500英镑以上。二十部海航钟,一万英镑就没了。

  所以在欧洲的天文数据成熟之后,随着六分仪的发明,配套《月距表》就淘汰了航海钟——就算如此,测算经度也要耗费好几个小时。直到1766年,马斯卡林雇佣大量“人肉计算机”,把月距和经度的关系列举出来,才将经度测算时间缩短到30分钟。

  “你们打算远洋探险?”孙云球问道。

  田仰指着李铨:“我不想去,是他想去。”

  李铨嘿嘿笑道:“闲不住,我准备环球航海。”

  即便是环球航行,现在也有成熟的航线,不一定非得测算经度。只有环球探险,为了应变不测,计算经度才是必须的。

  孙云球说:“别的事情,我实在帮不上忙。但改进十字仪,我却有一个想法,就是把千里镜安装在十字仪上。嗯,如果想要测算得更精密,十字仪肯定不行。如果还要使用月距法,仪器的量程必须在90度以上。那就把仪器做成60度,量程120度,不如就叫‘六分仪’。”

  李铨非常感兴趣,问道:“把千里镜安装在仪器上有什么用?”

  孙云球说:“我的设想是,用千里镜代替肉眼观测,再做一个半透明的镜子,使之成为固定的地平镜,再做一个活动的反射镜。转动反射镜,令天体与地平线或者海平线重合。如此,反射镜的转角就可读出天体的高度角……”

  此言一出,三人听得豁然开朗。

  田仰惊叹道:“孙硕士为何能有如此妙思?”

  孙云球说:“我经常用千里镜观星,很多时候不想计算太麻烦,就想着有什么仪器能简化一下。”

  六分仪最初真不是拿来航海的,而是用于天文台观测,概念提出者是胡克和牛顿。因为这玩意儿好用,才被航海家们缩小了拿去船上。

  李铨属于那种行动派,想到啥就要去做,他竟然当场分配任务:“这样,我跟昂企兄(田仰)一组,计算制作出更精细的月距表。孙硕士与元敬兄(王肃)一组,发明制作那个六分仪。月距表与六分仪搭配,远洋探险必然无往而不利!”

  “好,我跟你们一起做。”孙云球笑道。

  赵瀚和李自成没有去打猎,而是在马场里骑马。

  此刻回来,赵瀚笑问:“你们在聊什么呢?”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冯其志率先说道:“回禀陛下,学生与翰林院同仁,正在讨论甲骨文之疑惑。深感我辈学识不足,还须更加精进才是。”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