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 576【辽宁、河北与陕甘】(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576【辽宁、河北与陕甘】(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81中文网新笔趣阁
  

  李邦华说道:“南方各省,人口虽多,却也经不起连年移民。更何况,闽粤浙三省,还在往台湾、琼州和吕宋移民。这些年大规模移民,不但耗费朝廷钱粮,也让南方各省的人口短缺。”

  赵瀚说道:“南方人口短缺倒不至于,但确实没以前那么多了。”

  “可鼓励生育,”庞春来说道,“其一,男子二十、女子十八而未婚者,额外征收丁口税;其二,以二十年为期,无论男女孩童,年满十二到官府报备落籍,可得银五两。”

  赵瀚忍不住笑道:“男婚女嫁,全凭自愿,就不约束他们了。年满十二,报备落籍,倒是可以奖励一两银子。这不但可以刺激生育,也可让百姓主动给儿女上户口。二十年太长,就以十五年为期吧。”

  赵瀚治下的中国,比满清要好得多,历史上清初人口才糟糕呢。清朝官府也不怎么管,只是出台政策鼓励移民垦荒,具体实行的时候完全放任自流,一百年时间还不是人口翻了几倍。

  都不说清初的四川了,千里无人烟,就说说清初的山东。

  康熙初年的山东,人口缺到什么程度?佃户可以和地主同桌吃饭,地主得哄着佃户,根本不敢苛待,否则就没人帮忙种地了。

  赵瀚跟内阁详细商议之后,为明年的移民计划敲定方案。

  四川在明年底之前,至少要向陕西移民十万人。江西和湖南,各向河北移民五万。江苏南部和安徽南部,各向辽宁移民三万。

  辽宁省虽然还未正式设立,但行政区划已经基本敲定,即被辽长城围起来的那一圈。基本跟后世的辽宁省版图重合,只是缺了建昌、建平、朝阳、北票、阜新、彰武、新民、昌图那一片,这些地方现在多为蒙古人驻牧。

  李邦华指着地图说:“燕山东部余脉,还有这里的草原边缘,臣问过辽东之人,都是可以种地的。蒙古人在此,也是半耕半牧。长城不足守,辽宁省的疆域,得扩大到长城以外。令前线将士,赶紧把这些地方打下来,明年的辽东移民,迁徙三分之一过去耕种。当令汉人与蒙古人混居,鼓励异族通婚,再辅以教化之功。”

  李邦华的意思,就是把辽宁省的疆域,跟几百年后的辽宁省定得一模一样。

  这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目的。

  那里的蒙古人,也完全可以同化,因为早就半耕半牧了。特别是山区,种地为生的蒙古人,比放牧的蒙古人还多。

  早在明朝初年,那些地方的居民,其实是以汉人为主,部分地区为朵颜三卫辖地。

  朱棣夺位之后,朱元璋的诸王守边政策,根本就不可能再坚持。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便主动放弃那些土地,边防进行全方位收缩。土木堡之变后,明堡宗令大明威严扫地,于是越来越多蒙古人南迁,把被朱棣放弃的地盘给占了。

  赵瀚没想过杀光蒙古和女真,但必须跟汉民混居,必须接受学校教育。很少放牧,或者不放牧的蒙古人,学会说汉话之后,又有自己的汉名,跟真正的汉人有啥区别?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