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生1986> 37 买院子(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37 买院子(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新笔趣阁ddxsku
  

  “高经理留下来吃顿饭吧。”张恒民笑着邀请道。

  “就不耽误您的工作了,改天再来叨扰您。”高天婉拒了张恒民的邀约。

  张恒民也不强留,寒暄了两句后,送高天离开。

  回到办公室,赵美华也跟了进来,对高天说道:“天儿,营业执照没办下来。”

  高天忙问道:“怎么个情况啊?”

  赵美华苦笑道:“秦所长说,你年龄没满十八周岁,是不能申请营业执照的,再有,就算你满了十八周岁,也得亲自过去签字才行。”

  “我靠!把这茬给忘了。”高天一拍脑门儿,哭笑不得,他想了想,这事儿还真不能含糊,看来得找个顶名的人出面办理了。

  谁最合适呢?

  高天考虑了两个人选,第一个当然是自己老妈,但老妈有公职在身,出面办理营业执照做个体经济,显然会落人口舌。

  高天又把老妈给排除了。

  剩下就只有小舅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但一想到小舅那个不着调的脾气,高天也是摇头不已,也确实没有其他人选了,所以只能让小舅出来顶缸。

  “成,我知道了,等我小舅从广州回来后,让他出面办吧。”高天对赵美华说道,心里想着,小舅和诚濡舅舅马晓峰也去了两天了,这会儿应该还在火车上,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

  不过,事情得一件一件办,光着急是没用的。

  赵美华说了句知道了,离开了高天的办公室。

  在回收站等了一上午的知青们,见高天忙得跟没头苍蝇似的,一直没好意思过来打扰。

  吃过午饭后,见高天不那么忙了,张海平敲门后走进他的办公室。

  “张哥,快请坐。”高天招呼道。

  张海平笑着在沙发上坐下来,直言不讳道:“我们都在这人闲了一上午了,我过来问问你,下面大家做点什么?”

  高天也挠头了,现在还真没啥事让他们干,总不能也让这些老爷们儿跟王玉刚他们一样走街串巷去收废品吧?

  但是不给他们找点事儿干,他们肯定沉不住气。

  这些人是经历过苦难也遭受过白眼的,心思敏感,他们吃尽了生活的苦,更知道一份工作得来不易,所以比谁都懂得珍惜,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高天就更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了。

  斟酌了片刻,高天说道:“上午我已经跟北新桥街道办签完购房合同了,藏经馆胡同里原来珐琅厂那地界已经归咱们了,我想着,咱们年前先把那几间破平房给推了,施工是不可能了,但是咱们可以先做点筹备工作。

  这样张哥,你带着哥哥们去租辆挖掘机,下午去把那几间破屋子给推了,能用的砖瓦檩条啥的,先堆到后面院子里去。至于那几个姐姐们,我会找人来对她们进行简单的培训,嗯,从明天开始吧。年前咱们先对付着,我按月给你们支付工资,保证让大家能过个好年就是了,您看这样行不行?”

  38、

  张海平挠头一笑,说道:“干活是应该的,只是没干多少活就让你给我们发工资,那多不好意思啊。”

  “没关系,你干活我给钱,天经地义。”高天叹了口气,说道:“张哥,说实话我挺理解你们这批人的,年纪轻轻就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好不容易回到城里了,陡然发现城里的变化已经天翻地覆了,要适应这个社会,得重头来一遍。

  家庭条件好一些的还成,起码不用为工作发愁,家庭条件差的,老人孩子兄弟姐妹又多的,日子就难过了,一家7、8口人挤在十多平米的鸽子笼里,这种情况我不是没见过。

  如果说仅仅是生活过得苦一点,我相信你们也不会有怨言,因为在广大农村,你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经常吃不饱饭,受的苦难比这要多百倍,不也熬过来了。

  但是,精神上的巨大落差会让你们感到崩溃,我没猜错的话,其实你们这批人中,很多知青都不是住在自己家里的,因为你们害怕看到父母无奈的表情,更怕看到兄弟姐妹们疏离的目光。

  不得已只能去朋友家借住,东家晃一天,西家待两宿,就像个流浪汉一样,没钱、没工作,也看不到希望,抱着过一天算一天,混一天是一天的想法混沌度日,心里却对这个社会充满了滔天恨意,觉得老天不公,为什么偏偏你们这帮人要承受这么多的苦难?胆子大一点的,就开始报复社会,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

  张海平听得目瞪口呆,然后开始认真思索起来,他从未想过这些问题,因为高天所说的这些,已经超出了他的思维范畴,但他不能不承认,高天的话是非常正确的。

  诚如他所说,在返城知青中走上邪路的并不在少数。

  因为这些人整日遭受着亲朋好友的白眼,看不到希望,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他们的心里就只剩下了对这个社会满满的仇恨,当这些刻骨仇恨在心里装不下的时候,就会猛烈爆发出来,从而就会转化成对这个社会的报复,坑蒙拐骗打砸抢事件在他们身上屡有发生,对这个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张海平没想到高天会了解的这么透彻,倒是让他有点意外了。

  苦笑一声,张海平沉声说道:“你说的这些是没错的,怎么说呢?我们这些今天赶上政策回来的知青,相对来说还好一点,因为我们中大多数人已经在农村结婚生子了,即便回来了,年龄也大了,对社会的仇恨值也没就那么高了。

  前些年早回来的那批人,确实如你所说,成器的没几个,乱七八糟的事儿也干了不少。嗐!都是给逼得呀,只要日子能过得下去,谁愿意进去蹲班房不是?”

  高天点着头,丢给张海平一根烟,说道:“穷不怕,就怕没了生活的奔头,所以说张哥,你在我这儿干,不要有什么思想负担,你要相信,这个社会是滚动向前的,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会永远停留在大锅饭、平均分配、按劳取酬这种初级阶段,咱们齐心协力,把旅游公司做好,日子还是很有奔头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