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从天后演唱会出道> 第三百一十八章 舌尖杀疯,华唯来人(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一十八章 舌尖杀疯,华唯来人(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雅文小说
  

  饿了吗的外卖员都懵了。

  有的小区一趟能送十几个订单。

  “这是咋回事啊!”外卖小哥累的满头大汗。

  “今天晚上加餐的人怎么这么多呢?”

  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蓝骑士呼啸而过,彼此之间,甚至顾不上打招呼!

  都累坏了。

  饿了吗宣传部的陈总,这会儿正睡觉呢,突然手下一个电话惊醒。

  “陈总,你真是神了,赞助舌尖上的华夏这种操作,也就您能想得出来!”

  陈总一听,赞助舌尖?

  对,是有这事。

  然后他问道:“涨了多少下载量?”

  对面的手下想了想:“就在过去的一个小时,注册量涨了160万!”

  陈总:“多少???”

  一个小时160万?

  一个小时?

  陈总到挂掉电话,人都是傻的。

  他呆呆地看着窗外,窗外的路上还能看到呼啸而过的蓝骑士。

  “原来我这么牛逼呢?”

  而有的观众,看完了视频之后,没有点外卖,就想吃视频里的笋子。

  于是毫不犹豫地上了天猫,然后搜索冬笋。

  出来之后第一个店铺就写着:“舌尖同款冬笋”。

  这店是周奇用蝉基金开的。

  订单一单接着一单。

  雪花一样的落下。

  从十点半到十二点,周奇的这个店铺,订单量是14万!

  销售额376万!

  夸张吗?

  一点都不夸张。

  在地球上,舌尖1播出之后的五天里,有620万人访问过淘宝、天猫等网站,搜索和节目相关的食材、零食。

  舌尖2播出的时候,天猫开辟了专门的舌尖专栏,五天之内,成交订单960万个。

  这就是舌尖的威力。

  第二天,一大早,网络上的热度就爆炸了。

  有不少人去了方澈的微博下面。

  “方澈呀,你可做个人吧,太恶毒了我去,晚上十点半播舌尖?你居心何在啊!所以下一集赶紧播吧。我指着这玩意下饭呢!”

  “顶不住,顶不住,我发誓,再也不看舌尖了,昨天晚上点了两次外卖。”

  “你吃的啥?”

  “麻辣烫,加的藕片嘛!”

  “就不怕上火?”

  “我还点了一瓶正宗好凉茶。”

  “哈哈哈,俺也一样!”

  方澈的微博下面,一片吐槽的声音。

  都是昨天晚上多吃了东西,然后有罪恶感的朋友们找方澈算账的。

  “本来刚打算开始减肥,结果你就出了个这节目。真有你的。”

  有人调侃道:“方澈:减肥事业的绊脚石!”

  嘿,趁着早上没有多少人上网这个档口,这个话题还上了热搜了。

  紧随其后,不少健身房的人开始留言。

  “看完舌尖吃得多?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方澈,真健身房战略合作伙伴。”

  有人刚刚醒来,上网一看:“舌尖这么火吗?”

  就在这时,央爸的微博也发动态了。

  “昨晚十点35分,舌尖上的华夏第一集重播,收视率1.37,刷新国产纪录片收视纪录!”

  好家伙,这微博一发出来,网友们可是看呆了。

  “重播刷新收视纪录?”

  “1.37?”

  “牛逼!原来不止一个人跟我一样看这玩意下饭啊!”

  “卧槽!”

  短短的一条微博,把纪录片行业的人都给震了。

  “纪录片的收视纪录被破了?”

  “春秋的纪录被破了?”

  “舌尖到底哪里好啊?看看去!”

  而很多纪录片行业的人看完了舌尖之后,不说话了。

  “这片子,有可能开创纪录片的新时代!”

  娱乐圈的人也傻了呀。

  “纪录片能有这种收视率?”

  昨天黑方澈的水军头子开始骂街了:“我他妈的就不该接这个活!”

  娱乐百晓生,赵伟都快哭了:“你说我没事,我惹方澈干什么呀我!”

  辽宁大学。

  一个叫马驰的艺术学的教授,今天早上一上班就召集了自己门下的所有研究生开了个会。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个叫舌尖的纪录片,推荐你们看一下去。或许这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选题!”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舌尖到底好在哪?

  普通观众看这节目,只感觉看的特别舒服,旁白说的话大家爱听。

  里面的食物大家也爱看。

  但是具体是为什么,还真说不上来。

  但是昨天晚上马教授看完之后,就惊了。

  因为舌尖的叙事结构很新奇!

  文案也很有内容。

  有人夸舌尖,就只夸这是高清摄像机拍摄的,但是具体高清摄像机拍摄下的舌尖好在哪,也说不清楚。

  但是在2015年的时候,高清摄像机拍摄,早就不是什么卖点了。

  舌尖真正强的是叙事结构和文案。

  强到可以用来做研究的地步。

  是不是又觉得夸张了?

  这么说吧,在地球上,舌尖第一季播出之后,从2012年到2015年,知网上以舌尖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有1600篇,学位论文20多篇。

  其中大部分是研究舌尖的叙事结构和文案。

  马老师师门的孩子们听到老师的话都惊了。

  我昨天光顾着看舌尖下饭了,原来这里面另有洞天?

  “老师您也看舌尖了?”

  “舌尖里面还有课题?”

  马驰笑了笑:“看就是了,从今天开始,观看舌尖是作业,每天看完之后,大家开会讨论。”

  8月8号,舌尖不播出。

  有的人,吃饭都不自在了。

  终于等到了8月9号。

  这一天,播出的是主食的故事。

  “来了来了,憋了一天了!就等这这个下饭呢!”有人早早地端着饭坐在了电脑前。

  马驰教授的学生,也组织起来,一起观看舌尖。

  而有的人,则是闻名而来。

  “传说中最下饭的节目到底是啥呀,我康康!”

  其结果就是,舌尖第二期,开画0.97!

  超了第一期一半。

  舌尖第二期,一开始,就是大场面调度下的陕北高原的麦田,让人震撼。

  然后是黄馍、烤馕、米粉、肉夹馍

  观众们看的那叫一个开心。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的点需要说明,那就是在原版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期,里面在介绍陕西美食的时候涌到了黑撒的一首叫陕西美食的一首歌。

  这个世界没有这首歌,因为方澈还没来得及抄,所以他用西安人的歌里面的“西安人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给替代了。

  所以如果你看小说的话,里面的主角抄了舌尖,但是没提这个bug,那大概是作者压根没仔细看。

  反观视频,一个小小地歌曲的替代,让观众们会心地一笑。

  谁都知道,这是方澈的歌,用到这里,还挺应景。

  “哈哈哈,方澈倒是不亏待自己,还给自己打歌呢。”

  陕西人看到视频里的各种面食,油然而生一种骄傲:“咱陕西,好吃的多着倪!”

  山西人不愿意了:“我大山西就这么没有牌面?”

  如果你仔细看过舌尖,就会发现,舌尖第一集的内容,其实是出奇出新,大山里的松茸、大东北的捕鱼,池塘里的挖藕人。

  这些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都是新奇的。

  这些内容放在第一集,为的就是吸引人。

  但是从第二集开始,就不再是这样了。

  这里面介绍的主食,有米、有面、有粉,涉及到各个区域,一下子就能让全国各地的观众有代入感。

  有人看到里面的黄馍馍顿时就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然后指着电视跟自己女朋友说:“我小的时候,可爱吃这个了,可甜。”

  这个甜,是香甜的甜。

  女朋友跟着流口水:“看着就好吃。”

  舌尖里的人文关怀,在第二集开始爆发。

  如果你仔细观看,你就会发现,舌尖第二集里面的主食,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做!

  尤其是在第二集的第40分钟,讲述做年糕的情节。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