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朱慈烺回到了南京。
朱慈烺回来的时候没有惊动内阁,直接进入南京城,不过进入南京城之后,他吃惊的发现,南京城内异常的热闹,这种热闹不仅仅体现在春节的氛围,也不仅仅是准备参加会试的举人齐聚南京,而是老百姓和商贾脸上洋溢的笑容,大大小小的茶楼和酒肆生意火爆,很多的说书人传神的叙述马栏山之战,叙述吴桥之战和景州之战,到处都在宣扬大明朝廷即将要彻底打败后金鞑子,即将要收复北直隶和京城。
这种发自于内心对皇上和朝廷拥护的态势,崇祯年间几乎就没有出现过。
特别是那些从北方来的举人,他们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北方遭遇了太多的战乱,后金鞑子入关劫掠,流寇危害地方,官兵不仅不能保护百姓,有些行径比流寇还要可恶,地方官府亦不会关心百姓的疾苦,任由百姓流离失所,成为四处飘荡的游民。
皇上在南京登基不到一年的时间,各地官府的变化非常明显, 特别是南直隶和江浙等地, 地方官府关心百姓疾苦,鱼肉百姓的官吏遭遇惩处,地方的养济院、惠民药局真正的发挥作用了,地方官府不再一味的排斥流民, 而是费尽心力予以妥善的安置。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 最好的诠释了皇上和朝廷以民为本的思想。
当然,各地存在的问题依旧很多, 可只要出现了好的变化, 百姓都能够看得见,都会感恩戴德, 大加颂扬。
最为显眼和突出的自然是军队的变化, 不过一年多之前,朝廷军队军纪败坏,劫掠和骚扰百姓的行为比比皆是,以至于百姓深恶痛绝, 皇上登基之后, 军队出现明显的变化, 南直隶、江浙、湖广等朝廷大军驻扎的地方, 军队纪律严明, 绝无骚扰百姓之行为, 偶尔有军士违背军纪军规, 必定遭到严厉的惩戒。
至于说吴桥之战、景州之战和马栏山之战的大胜, 在众人看来理所当然。
所有的这一切, 在情报司的文书之中,都有详细的叙述。
对于文书里面那些歌功颂德的行为, 朱慈烺不感冒,他很清楚, 这只是表面上的繁荣,所有最为重要的改革事宜都没有完全铺开, 三个关乎大明王朝根基的改革事宜务必推行,第一是如何利用现有的科举制度挑选出来能够办事的人才, 如何约束各级官吏, 让他们老老实实为百姓做事情,第二是土地赋税制度改革,如何将历史上的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制度有效衔接起来,以土地多少来征收农业赋税, 最大限度的扼制土地兼并的行为,第三是大力推进商贸的发展, 不仅是鼓励内部商贸的繁荣, 还要竭尽全力往海外拓展,促进商贸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好了这三件事情,大明王朝的根基才会真正的稳固下来。
这其中以土地赋税制度改革最为艰难,因为这项改革触及了天下的士绅富户。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