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张商英,张商英是元祐党中人,此时是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已经有了拜相的资格,赵佶的官场一直很有趣,从来没有全部是元丰党或者元祐党的情况,这也是他的政治智慧。而且这个人和司马光这样的元祐党领袖不一样,他归信佛法,使得他没有王安石或者司马光等人的煞气,在赵佶想来,这样的一个人上来,应该是一个和稀泥的角色,这样的角色一来可以帮自己处理两党之间的纠纷,二来自己享受的时候,他也可以挡下下面的攻击。
赵佶越想越得意,二话不说,拿笔就写了起来,说来也巧,当次日朝会上他宣布此事后,下午就天下大雨,彗星也自然不见了,这样一来,张商英当首相就变成了天命所归了,赵佶一看这情况,顿时也放下心来,大书“商霖”二字送给他以作嘉奖。
开封府的政治风雨太高太远,此时的三家村里,四个少年和四五个大人正坐在一起听着另外一个少年说着话。
“这种记账方式就叫做复式记账,借是增加,贷是减少,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规定会计科目,这样一来,记账就很简单明了,查证也要方便的多。”姜德放下粉笔后说道“说的比较快,大家记住了吗?”
只看到三个员外中王明若有所思,张、汤二人则是有些晕晕的样子,岳飞是兴奋的连连点头,周同紧皱眉头,三个熊孩子则是几乎要睡着了,看的姜德是微微摇头。倒是三个员外特地带来的三个记账先生,是如获至宝,没看到写的笔记都已经堆了厚厚的一叠了,比岳飞记得还多,几乎都把自己淹没了。
“姜小郎君,我听你说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的龙门账很相似啊,不过你说的阿拉伯数字倒是比我们的汉字简单的多,但就是太简单了,容易涂改,所以就和你说的一样,我们如果使用这种方法,依旧要用汉字记账,但我们的龙门账是四脚账,比你这种复式记账要复杂的多。”王明摸着胡子说道。
中国其实对会计制度的建设从古代就一直在发展,从周朝的古书中就有很多对会计思想的讨论,蔡京举出的“唯王不会”也是其中之一,在唐朝,更是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官方的财会著作《元和国计薄》,到了宋代,由于对经济的重视和宋朝本身经济体量的增加,以“量入为出”为基本经济思想形成了一系列的财会著作,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会计录》,当然,这本书这样有名的原因之一是他的作者便是三苏之一的苏辙,而这个三苏之一的苏辙到现在还没去世,而是在许州养老。
姜德点点头说道“没错,其实龙门账也是复式记账的一种,只是过于复杂,其实无论是龙门账还是复式记账法,说白了都是想出了一种平衡方式,只是我们现在的龙门账的平衡方法过于复杂,难以核查,而我说的这个复式记账法,更加方便复合,不行的话,王员外可以试试看。”
王明回头看向一个40多岁的账房先生问道“叶先生,你怎么看?”
叶敏是王明请的账房先生,他一边整理笔记一边对王明说道“据我的经验来看,姜小郎君说的话是有些道理的,但实际到底如何,还需要时间来考验啊,毕竟我们这龙门账可是用了几十年了,如果从三角账来说,都已经几百年了,而姜小郎君说的复式记账,可是从来没有人用过啊。”
姜德一挥手,走下来说道“那就试试看嘛,我敢保证你会喜欢这样的记账方法的。”
姜德对复式记账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这可是在东西文明交汇后最为接受的一种记账方法,自然是有其的可道之处了。
张达站起来说道“大哥忒是不爽利,那个,庆先生,我们这边以后的账本就按照姜小郎君说的办了,你以后要多多请教,别抹不开面子啊,向姜小郎君请教可是一点也不丢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