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人看来,下订单交定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然而对于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中国企业而言,定金是一种很陌生的东西。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需要采购哪些产品,都是提前计划好的,那时候采购商品,靠的不是金钱,而是计委给的单子。
在那个认单子不认钱的年代里,采购的时候也就不用去交一分钱的定金,直接拿着单子去取货。所以企业之间的采购,自然也就不需要交什么定金。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逐渐的由计划经济转入到市场经济,然而这时候国内各种商品普遍比较的匮乏,企业就算是拿着现钱去采购,都不一定能买到所需要的商品,交定金自然也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事情。
就比如当初李卫东去红星厂退货,红星厂生产的轮胎,绝对是供不应求,采购商拿着钱堵在红星厂销售科的大门外,红星厂生产出一批产品,采购商立马交钱提货,哪会给别人交定金的机会!
很多紧俏的产品,采购商事先交上货款,都还得许久才能拿到货。换而言之就是生产的东西不够卖。
正因如此,国内的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定金这一说。想买东西就直接把货款拿过来,有些关系比较熟的,先发货回头再打款也成。
这显然是一种纯靠信誉的商业模式,也就只有当时那种商业环境下才会出现。
这到不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诚实守信不会赖账,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企业都是国企和集体企业,后面都是国家保底,国企之间互相欠钱,还怕不还钱么?
结果还真有一大批国企没钱还,于是就造成了三角债问题。
三角债的大面积出现,也让企业意识到,即便国企也是靠不住的,也会欠钱不还,所以定金这种东西,才逐渐的在国内企业中流行开来。
而在国际贸易当中,订货肯定是要交定金的。
后世接外贸订单的话,一般都会要求订货方先支付25%到30%的定金,有些行业的定金还会高一些,若是遇到印度人要货的话,往往都是先付全款再发货。
而在八十年代的中国,为了出口创汇,定金收的是比较低的,广交会上很多订单的定金甚至不到10%,有些老客户甚至可以给予货到付款的优惠。
毕竟当时的中国,连年贸易逆差,实在是太缺外汇了。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如果外商只交了一点点定金,最后却反悔,也不算是很大的损失。
那时候能够拿去出口创汇的产品,放在国内也都是紧俏货,外商要是反悔的话,直接出口转内销,有的是人要,企业不少卖钱,还能赚一笔定金,何乐而不为呢!
曾几何时,出口转内销还是高档货的象征,出口转内销的商品,是可以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的。
前来参加广交会的外商们,早已经习惯了低廉的定金,特别是海沃德这种大客户,更是能享受到额外的优待。
如今李卫东提出来要50%的定金,已然超出了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则,更是远超广交会的平均水平,这顿时让海沃德心生不满。
“李先生,正常的国际贸易当中,30%的定金已经是最高额度了!你要50%的定金,有些太高了吧?”
海沃德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之前已经有过两次愉快的合作了,难道你还担心,我们Costco会赖账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