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太守陈威、酒泉太守卫先以及酒泉郡尉田实,虽为人处世,有所瑕疵,但终究乃是镇守边塞多年的封疆大吏,陛下钦命的一郡牧狩之臣……”
“且夫,张鹰扬即使要罢,也当先表陛下,请陛下训之、戒之,其不悔改,罢之不晚……今鹰扬轻罢太守,臣愚以为,此坏汉家养士之德,恐伤天下士人为国效力之心……”
“毕竟……”李广利俯首拜道:“朝廷培养一个两千石极为不易,而欲造就一位能镇守边塞之两千石更加不易!”
“今鹰扬以小过罢之,其谁敢往河西?”
李广利说完,抬起头,看着天子。
而他身后的群臣,则是纷纷点头,赞同不已。
哪怕是素来与张越交好的上官桀等人,也暗自对此表示赞同和支持。
因李广利所言,确实是实话!
国家培养一个官员,实在是太辛苦了!
而大家爬到这个位置,更是孰为不易。
今日,张子重能因为区区小事,而罢两位太守一郡尉,以天子节缚之。
明日,那张子重若登临宰执之位,礼乐征伐随心所欲,那么他岂不是可以轻易的罢黜这满朝文武?一言不合就逐放列侯、三公、九卿?
屁股决定脑袋,没有人愿意看到一个拥有那样权力的超级权臣出现。
所以,要在其刚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狠狠镇压,一次打疼,叫他不敢再犯!
天子却只是微微笑着,看着李广利。
这让李广利的胆子顿时就大了起来,他继续道:“此外,张鹰扬表奏欲引汉户律,而将辉渠、浑邪、谷羌、渠羌等十余种编户齐民,为汉庶民……”
“此议虽看似甚好,然则……”
“岂不闻,谚曰:夷狄譬如禽兽,得其恶言不足怒,得其善言不足喜?”
“彼辈不修文教,其俗自古无礼议,其性自古无忠贞,其人自古反复无常,与中国诸夏之贵胄,相去远矣,如贸然编户齐民,以为中国,臣恐乱彼辈阴乱诸夏之序,坏纲常之礼!”
天子听着,呵呵一笑,终于道:“可朕听说,河西诸藩,繁衍三十余年,与中国交,其俗其性,渐渐中国……”
“若那谷羌、渠羌,已是建屋定居,耕作为生,其以兵主为尊,四季祭祀……”
“辉渠,为朕鹰犬,鞭笞匈奴,征讨不臣,素来忠心耿耿!”
“便是浑邪,亦多有去其旧俗,以中国礼而为之者!”
李广利听着,微微一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因天子所言,是事实!
而事实最难反驳!
毕竟,诸夏从来不是一个会用血统来决定人的命运与未来的民族。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比起血统,中国文明更相信文化与教育。
文化决定了民族的性格,而教育决定民族的未来。
三王五帝以降,比起兵戈征服,先王与先民更重视教化的力量。
哪怕是如今的汉室,歧视四夷,也只是因为他们的习俗、文化实在太落后,太黑暗了。
但若是有文化、有制度,有礼仪的异族,那么汉室也郑重对待,平等交往。
如汉室称巴克特里亚为大夏,后来又称罗马为大秦。
故而,一时间殿中有些冷寂。
终于,大鸿胪王也起身拜道:“臣也闻: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今鹰扬欲并辉渠、浑邪等部为汉,其后若西域诸国,乃至于羌氐之人,亦请为汉,陛下何以决断?”
“臣闻匈奴以收继之昏,父子同庐而居,羌氐更为不堪,竟用饶妻之制!”
“若其陋俗丑习,传入中国,臣恐天下纲常混乱,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如此天下亡矣!”说着,王也就长身顿首:“古人云:防微杜渐,则凶妖消灭,未雨绸缪,则邦国稳固……其望陛下明察之!”
群臣纷纷出列,顿首拜道:“其望陛下明察之!”
天子见着,微笑了起来。
事到如今,他岂能不知,群臣的意思与态度?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