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妙玉是个神算子[红楼]> 薛家入京(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薛家入京(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姑妈有需要尽管说。”王熙凤开玩笑道,“只要不是天上的星星,我摘不到的,都给姑妈办妥。”

  薛夫人看向王熙凤,她跟不王熙凤虽然是姑侄女的关系,却不熟。这会子是好说话,以后还是得多注意一些,到底不是自己的家,还要长住,哪里能随意就找人。

  林黛玉就坐在一旁,也就是看看,看看薛家人,也看看薛宝钗。

  薛家人跟贾老夫人请安过后,这才随王熙凤去梨香院。

  “这梨香院原本是已故的祖父晚年住的。”王熙凤跟薛夫人解释,“景致极为不错,就不知合不合姑妈的心了。若有要撤换的,姑妈差人告诉我就是。”

  “哪里有那么多要撤换的,让那些下人们做便好。”薛夫人道,“你把这些收拾得很好。”

  “姑妈觉得可以,侄女就放心了。”王熙凤跟着薛夫人往屋里走,“就怕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姑妈不说,侄女也就不知道。”

  “很周到了。”薛夫人哪里可能一来就说王熙凤的不是,薛家有银钱,若是嫌弃摆设不好,自己再重新摆设过便好。

  要是都用荣国府的陈设,反而显得薛家无能。要长住,自然要摆上薛家的东西才好,不是嫌弃荣国府的东西不好,而是要彰显一下薛家的富裕。

  王熙凤走后,薛夫人便让下人们收拾东西。

  “你兄长呢?”薛夫人见薛蟠不见了,便问,“出去了?”

  “去见宝兄弟了吧。”薛宝钗刚刚还见着薛蟠,心想他们才来京城,兄长应当也不能去外面闹腾。

  “京城不比金陵,到处都是权贵,让他小心些才是。”薛夫人想到薛蟠在金陵发生的事情,她就觉得心痛。原本好好的,弄成了现在这样,他们倒不好回金陵了。

  他们现在住在荣国府这边,没有住在薛家的家宅,那也是不希望跟冯家有关的人知道薛蟠还活着。虽然说冯渊的父母早已经不在了,但是小心些为好。

  纵然那些人知道薛蟠还活着,只要薛蟠住在荣国府,那些人就得掂量掂量。

  “兄长该会小心了。”薛宝钗道。

  皇宫,太后不管后宫的事情,闲暇就听人说说外面的趣事,便有人把妙玉那个‘算了’牌匾的事情说给太后听。

  “哀家瞧着这‘算了’二字极好。”太后想那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是极好。”昭阳长公主要说的不只是这‘算了’二字,“那宅子原本是十四弟的。”

  别人不知道,昭阳长公主知道,那宅子是十四王爷司徒旭的。司徒旭被圈禁之后,那些财产也就被封,没有皇帝的允许,谁也不能动。后来,司徒旭被皇帝放出来了,那些财产又回到了司徒旭的手里。

  昭阳长公主不是太后的亲生女儿,太后的女儿早就去世了。太后的女儿原是先帝的五公主,出嫁两年后就去世了。

  太后再难过都无用,平日里对这些长公主倒还不错。

  昭阳长公主没有参与到皇子夺嫡之中,夫家没有那么显贵,也掺和不到哪里去,倒是还好。昭阳长公主知道太后疼宠十四王爷,也就是现在的晋王,也知道其他的皇亲国戚都担心十四王爷是否要造反,一个个都不敢跟十四王爷走得太近。

  别人近不近不要紧,重要的是自己得把握一个度。富贵险中求,而当足够富贵的时候,还是谨慎些为好。

  昭阳长公主便觉得自己家还算不错了,还能过活。只是她这一辈好,下一辈就不一定了,还是得谋划一二。

  “如今,里面住着一个小道姑。”昭阳长公主观察太后脸上的表情,就想看看太后如何想的。

  “姑姑救过哀家,那宅子合该是她的。”太后没有想自己的儿子是不是要对小道姑下手,就想着这算是在报救命之恩了,“这位姑姑是有些能耐的,你们要是不喜,不走近就是了。”

  “……”昭阳长公主就想:您都说那位姑姑能耐了,我们那里敢不喜?

  只是这个姑姑……昭阳长公主不大明白,为何说‘姑姑’?

  “你们常年住在京城,不懂得也正常。”太后道。

  “……”昭阳长公主微笑,太后不也是住在京城里吗?自己该说什么呢,自己不懂得什么姑姑啊。

  昭阳长公主也就是跟太后说这么一件事情,哪里想里面还有其他事情,自然就迷糊了。

  “回去多了解,别人云亦云。”太后想到了去翠云庵闹事的那些人,妙玉是怕有人再去翠云庵闹事,这才搬出去住的吧。这也好,妙玉原本就没有出家,就只是带发修行,住在自己的家里,也能修行。

  “是。”昭阳长公主听到太后这些话便明白那位姑姑入了太后的眼,又有救命之恩在,他们这些人都该掂量掂量,“原来还想怎么十四弟无端端地送宅子,原是这样啊,是该送,是该送。”

  京城里有其他人惦记过那一处宅子,只因为是那宅子原本是十四王爷的,那些人也就不敢去动。

  就算那处宅子现在住着一个小姑娘,其他人也不敢多动,能让十四王爷送出宅子的人,怎么可能简单呢。还有人在想十四王爷是不是瞧上那个小道姑了,想着十四王爷是不是拿小道姑当沉迷美色的幌子,实则私底下干大事。

  昭阳长公听了太后说的那些话后,不敢多去说。便是没有听太后说那些话,也不敢说十四王爷私底下要干大事。

  妙玉不知自己的事情被照阳长公主说给太后听,她不在乎这些事情,不怕外头的人说。

  严家,严老夫人得知妙玉搬出了翠云庵,住进了城里,便想着让孙媳妇蒋氏过去一趟。

  “祖母。”蒋氏最近跟她夫君的关系还算不错,不是她的身体有问题,是她夫君身体有问题,她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正因为是蒋氏夫君的身体有问题,偏偏蒋氏之前承受很大的压力,还喝了很多药。这让她的夫君十分愧疚,加上蒋氏又温柔细语地安慰她夫君,两个人的感情就更加好。

  蒋氏也庆幸自己去庙里求问妙玉,若是不知道夫君的问题,怕是婆婆要给她夫君纳妾了,她和她的夫君感情也不可能这么好。若真的纳妾,她和她夫君很快就会成为陌路人,蒋氏不愿意看着她夫君有其他女子,她实在是太爱她的夫君了。

  “妙玉姑姑住在城里,就是‘算了’府。”严老夫人道,“她帮衬了你,你去庙里添些香油钱,再备些谢礼去谢谢她吧。”

  “也好。”蒋氏应声,自家婆母做了那些事情,确实糟心。

  蒋氏明白严老夫人的意思,婆母不好去,那就自己这个当小辈的去。见不见得到妙玉都好,带些谢礼过去,也算是变相道歉。只不过收了谢礼不代表就是原谅,妙玉原谅不原谅严夫人都好,重要的是严家的态度。

  这一天,妙玉正坐在院子里喝茶,就听闻下人来说蒋氏求见。

  “姑娘,见吗?”素云问,“许是为了她婆母的事情来的。”

  “是为了她婆母来的,但她不一定就那么说。”妙玉放下手里的茶杯,别说古人如此,就是后世的人也有如此的。一个人犯了错,让另外一个人去试探去道歉,“让她进来吧。”

  蒋氏原本的命运不好,后头生不出孩子被婆母刁难,以至和离。又因为蒋氏深爱她的夫君,反而内心抑郁,到了这般年岁,又因为生不出孩子被休,就更不好嫁人。

  一个无辜的女子,这个时代的悲哀。妙玉还是愿意见一见,与人方便。

  蒋氏到了门口时,心惊,妙玉姑姑怎么住上这么大的宅子?随后,她又缓和过来,人家有能耐,合该住这样的宅子。

  “见过姑姑。”蒋氏依旧对妙玉十分恭敬,对方帮衬了自己,自己如何能不恭敬呢。她婆母不悦,那是她婆母,不是她,“多亏姑姑,我这一段时日也好过许多。”

  蒋氏让人把礼放在桌上,只希望妙玉能收下东西。

  “喝茶吧。”妙玉道,“坐一坐,吃些点心。”

  蒋氏没有多说严夫人的事情,就坐在那边吃点心喝茶,还发表一下对点心的看法,说京城哪里的点心好吃。

  呵,婆母的事?

  蒋氏又不傻,婆母做的事情影响太大,差点都把人毁了。虽然是欧阳夫人去做的,但是婆母先说翠云庵说妙玉的不是,这才导致后面的事情。

  若是她说让妙玉原谅婆母的话,她说不出口,妙玉才多大啊,要是周围的人都信了那些话,妙玉又该如何在京城生活呢。

  “我去年做了些花茶,你带些去吧。”在蒋氏离开之前,妙玉还送了一包花茶。

  “多谢姑姑。”蒋氏亲自接过素云手里的花茶。

  蒋氏走了,妙玉让丫鬟把那些东西都拿下去。

  “姑娘,您是要帮她?”素云知道她家主子的一些茶都不同于寻常的。

  “普通的花茶而已。”妙玉看着手里的茶杯,“不是让她那么快就能怀上子嗣的。”

  若是蒋氏那么快就怀上子嗣,指不定严家的人如何想。严家的人可能想蒋氏的夫君问题不大,可能想着蒋氏怀孕不能伺候,正好让她夫君纳妾,一切皆有可能。

  好在严老夫人还能稳得住,妙玉刚刚没有跟蒋氏说那么多,便是因为严老夫人还活着,能管得住。特别是在御医已经提醒的情况下,严老夫人必定不可能让严夫人乱来,多磨练一些好。

  初一那天,妙玉再去翠云庵的时候,遇见一个大着肚子的妇人去庵里。

  “姑姑。”那妇人先是拜佛求签只求怀的是男孩,后见到妙玉,又听人说这人有些能耐,便又想问问,“我可能生一个男孩?”

  怀孕的夫人紧紧地抓着竹签子,眼下已经怀孕八个多月,都快生了,还跑到寺庙里来拜神求佛。她已经连续生了几个女儿,只求能早早生下嫡子,免得让那些妾室先生了庶子。

  喜欢妙玉是个神算子[红楼]请()妙玉是个神算子[红楼]。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