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137章 名流内阁(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37章 名流内阁(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17k小说网ddxsku新笔趣阁南派三叔
  

  熊希龄出任民国总理后,很想为国家、人民竭智尽忠,干一番事业。

  九月二十七日,熊希龄在参、众两院议员暨各党代表茶话会上发表演说,承诺要负起内阁的责任,划清国务院与总统府的权限,努力把中华民国建成一个法制国家。

  他与梁启超等制定了关于内政、外交、军事、财政、实业、交通、司法、教育等详细规划的《政府大政方针宣言》。ii

  在政治上创立新政、力主共和,贯彻法治精神,建立“真正共和国”。

  在经济上提出了一系列改善财政、繁荣经济的计划和基本法令,大胆提出了统一中央财政、开放实业发展经济的主张。

  在教育上提出“发扬中国的固有文化,对社会人心实行改造”。

  熊希龄在给袁世凯的一份呈文中指出“共和成立,各省秩序未尽恢复,争夺相乘,毫无人道。其故由于旧日社会腐败,道德堕落,教育未普及,风俗因之日颓。今欲匡其不及,惟须由教育着手,乃足以济教育之穷。”

  熊希龄(1870723—19371225),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湖南湘西凤凰人,祖籍江西丰城石滩。民国时期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ii

  熊希龄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

  一九八九年因参加百日维新运动被革职。后为端方援引,充当考察宪政五大臣出洋的参赞,嗣后又调奉天盐运使。

  武昌起义后到上海因与立宪派张謇、梁启超等拥护袁世凯有功,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和热河都统。

  一九二八年出任国民政府赈务委员会委员,一九三二年任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沪会战起,熊希龄在上海与红十字会的同仁合力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收容伤兵,救济难民。京沪沦陷后,熊希龄赴香港为难民、伤兵募捐。ii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熊希龄在香港逝世,享年六十八岁。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熊希龄内阁是民国初年破天荒的第一个有政策、有阵容的内阁,这是它比前四期内阁更为受人关注的地方,也是它后来失败的关键所在。因为,这些被熊视为内阁命脉的大政方针,在蓄谋推行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袁世凯那里,只能四处碰壁。

  熊希龄出任袁世凯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坐上国务院的第一把交椅,这是他从政历程的巅峰,同时也是他一生最受人指责和诟病的地方。从入主国务院的那一天起,熊希龄便注定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袁世凯之所以让他组阁,并非真正看中他的雄才大略,而是想利用他和进步党帮自己“正位”,做正式大总统,然后解散国民党,进而搞垮国会,为复辟帝制铺平道路,以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ii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