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和曹皇后二人扑到了赵祯近前,抓起了赵祯的手掌就看他有没有受伤。
赵祯的掌心被木刺戳破了,有鲜血渗出,他却浑然未觉。
李太后和曹皇后吓了一跳,赶忙招呼御医过来帮赵祯疗伤。
待到御医帮赵祯挑出了木刺,包扎了伤口以后,李太后一脸有心的问道:“官家因何而恼?”
赵祯阴沉着脸,道:“小小的一座寺庙,敛财多达两千多万贯,朕登基的时候都没这么多钱。朕这个皇帝,当的居然还不如一个和尚头。”
李太后听到这个数字,也是一惊。
要知道她每年的零花钱也不过二十万贯而已。
一个寺庙敛的钱财,已经超过她一辈子的零花钱了,她如何不惊。
要知道,她可是当今太后。
“如此有钱,那还是寺庙吗?”
李太后有些难以置信的问。
曹皇后大致猜测出了是哪一家寺庙,所以她没有说话。
赵祯看向了李太后,道:“就是娘娘您常去的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
李太后一脸震惊。
李太后很难想象,那个在她面前慈眉善目,一副高人形象的老僧,手里居然握着这么一大笔钱。
老僧高人形象瞬间在她心中崩塌。
在李太后认知里,除了朝廷以外,手里能握如此多钱财的人,必然不是什么好人。
因为不作奸犯科,仅凭正经手段敛财的话,很难有人能敛如此多的财富。
李太后震惊之余,问道:“大相国寺是如何敛了这么多钱的?”
赵祯沉声道:“自从几家王府覆灭以后,大相国寺就是汴京城内最大的印子钱家。”
“大相国寺放印子钱?就是那种逼的人卖儿卖女也不一定还得起的印子钱?”
李太后快速追问。
赵祯缓缓点头。
李太后见此,恼怒的道:“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他们都做,他们还算是什么出家人。大相国寺还算是什么清净之地。
最可气的是,他们居然欺骗哀家。
每次哀家去大相国寺,他们都哄骗着哀家捐许多香油钱。
官家应该好好的惩处他们。
他们欺骗哀家的罪过,也应该好好的算一算。”
李太后虽然信佛,但却厌恶人欺她。
她被人欺负了大半辈子,对欺她的人一点儿好感也没有。
纵然那个欺骗她的人,此前在她面前很受宠,在她得知了受到欺骗以后,对其好感也会瞬间降至冰点。
李太后觉得,佛是好的。
只是那些侍奉佛的和尚,心肠黑了。
不仅欺骗了她,还玷污了佛祖。
必须严惩。
赵祯听到了李太后的话,缓缓点头,道:“朕自然不会放过他们。朕已经下旨,褫夺了大相国寺国寺的名号。
自朕以后,我大宋朝就不该再出现国寺、国师之类的东西。
朕已经将大相国寺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四哥处理。
相信四哥一定会严惩那些恶徒。”
“……”
就在赵祯和李太后讨论严惩大相国寺的僧众的时候。
汴京城内的权贵、文武大臣,已经坐着马车到了大相国寺内。
他们看到了大相国寺门口贴着的清单,以及大相国寺院子里堆放的钱财以后,无一不惊。
吕夷简、张知白、王曾三人到了以后,差点没惊掉下巴。
“老夫实在没想到,小小一座寺庙,居然敛了如此多钱财。”
“佛门清净之地,居然沦为了汴京城最大的印子钱家……”
“汴京城藏着如此毒瘤,我们三人此前竟然没有一点察觉……”
“……”
吕夷简三人交互着眼神,走到了寇季近前。
“老夫原以为,清查了天下庙宇以后,顶多请查出几百万贯脏钱,几万亩田产。却没想到,仅仅是一个大相国寺,就超过了老夫的预期。
天下寺庙之富庶,远超朝廷。”
吕夷简走到了寇季面前以后,感叹着说。
寇季闻言,淡然道:“那清查天下其他庙宇的重任,就交给吕公如何?”
吕夷简闻言一愣,果断摇起了头。
清查天下庙宇,固然能建立许多功绩,但得罪的人也多。
寇季能够清查大相国寺,也是依仗着重兵。
若是没有重兵,想查大相国寺,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寇季率领重兵强闯了大相国寺,天下庙宇的出家人知道了此事以后,一定会记恨上寇季。
而出家人那一套行事的方法,跟世俗有所不同。
只要被他们记恨上,他们一定会报复。
而且报复起来没完没了。
吕夷简瞧着清查天下庙宇的功绩眼馋,但是却不愿意主持此事。
寇季见吕夷简退缩了,略微撇了撇嘴。
但他却没有开口去问王曾和张知白。
王曾和张知白不同,他们也懂趋利避害,但他们二人都是那种为了朝廷和百姓,可以舍下一切的人。
所以寇季一旦开口,他们二人必然会应承此事。
寇季有足够的力量自保,也有足够的手段自保,但是王曾和张知白二人没有。
就拿之前奏请清查天下庙宇事情来说。
张知白奏请了此事以后,就遭受到了连番的针对。
张知白没有足够的力量自保,所以他府上了丫鬟死了,房顶上多了金沙琉璃瓦,家犬头上也长了角。
此事若是寇季所奏,寇府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那些想去寇府捣鬼的人,估计还没有进门,就会被人打断腿挂在旗杆上。
寇季之所以没有出面奏请此事,主要是因为他掀开此事不太合适,也不会被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所重视。
因为他现在是枢密使,属于武臣,而非文臣。
武臣和文臣的职能有很大的差别。
武臣和文臣开口谈论政事,也有差别。
就拿兵事而言。
寇季若是出面奏请出兵攻打谁的话,朝野上下的反对声音会很小。
因为朝野上下都知道寇季的本领,也知道寇季是掌兵的,提出出兵攻打谁,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若是王曾等人出面奏请出兵攻打谁的话,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会很大。
首先,武臣们会有强烈的抵触感。
文臣们会质疑他们是不是别有用心,也会质疑他们奏请的事情靠不靠谱。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