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锦衣卫发来的情报,大阪城的守将是酒井忠清,兵力大约七万人,另有情报显示,幕府大老酒井忠胜前日离开了京都,亲自前往江户和关东,去召集各普代大名和亲藩大名,聚集人马驰援京都。”
朱慈烺看着长桌上的地图,目光扫向了本州岛“中国”一带,又看了眼京都和江户的位置。
这里的“中国地区”,是日本的地理概念名次,日本人以京都为中心,根据远近将国土命名为“近国”、“中国”、“远国”三个地区,相当于“华中”、“华东”的概念。
日本的中国地区主要在本州岛西南部,包括鸟取、岛根、冈山、广岛、山口等地区,明军所在的下关也属于中国地区。
至于九州岛和四国岛,那已经是大明的国土了,属于真正的中国。
日军驻守大阪城的守将酒井忠清,他和幕府大老酒井忠胜看名字像是兄弟俩,然而不是,他们只是同族。
而且历史上的酒井忠清,在酒井忠胜死后,成为德川家纲时代的大佬,把持着幕府大权,他竟然在德川家纲升天后,想让皇室中跟德川家有血缘关系的亲王当征夷大将军,险些把幕府给搞垮了。
李少游汇报完之后,征日主帅徐青山说话了:“陛下,臣觉得下关地势偏僻,通往京都的山地颇多,我军回旋的余地不大,然德川幕府的军队在不断聚集中,臣觉得我军想要速战速决,应该走海路进攻大阪,继而北上直捣黄龙,兵临京都城下!”
朱慈烺喝了口茶,示意徐青山继续说。
徐青山指着地图道:“现在我军在本州岛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六万人(包括三万征东军)。”
他瞥了一眼对面的日本大名们:“哦,加上日本友军的两万人马,共计八万,在多山的中国地区,我们这么多兵力难以施展开来,不利于大军作战。”
徐青山拿起桌上的指挥棒,道:“大阪到京都一路平坦宽阔,不过百里,还有宽阔的河流可作为我大军的后勤补给通道,因此,臣觉得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我军先克大阪,接着直捣黄龙,直达日本国都,摧毁幕府机构!”
朱慈烺沉思,徐青山的作战方案,他之前也曾考虑过。
这相当于后世抗战期间,日本在上海打一场淞沪会战,接着乘胜西进,一举攻占南京,企图迫使国府屈服。
当然了,淞沪会战是常凯申一手策划的,他为了应付“七七事变”后的复杂形势,决定主动逼迫日军改变由北向南的战略意图,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国府长期作战。
虽然常凯申败了,但他的战略意图达到了,对当时的中国还是比较有利的。
或许是出于历史的缘故,朱慈烺打心里是不愿先打大阪的,他也担心这是德川幕府在用类似常凯申的战略,逼迫明军进攻大阪,为他们争取长期对线的时间。
如果明军无法在短期内在日本战船速战速决,结束与日本的战争,那么就会面临陷入泥潭的致命战略弱点。
战争,消耗着国内大量的民生与资源,跨海作战消耗更大,拖得久会使国力下降。
所以朱慈烺在历次的对外战争中,力求快、准、狠!打的迅速,不墨迹,很少打超过一年的长期消耗战。
现在德川幕府把中国地区的幕府军调往大阪,更让朱慈烺怀疑幕府在玩类似常凯申的战略意图。
而且朱慈烺想要吞并整个日本,最好的办法就是步步为营,逐地占领,边占边管。
这两种战略方法,让他有些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