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淳道:“陛下,百年树人,十年树木。想要培养出合适的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从改革科举开始,再改革教育,这样一来,就有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的进士官知识丰富,能力增强,他们就能承担起职责。同时呢,从下面提拔一些吏员上来,让他们去冲击现在的格局,如果其中真的不乏人才,不如就破格录用。两条腿走路,才是正办,不能求治心切,乱了方寸。”
朱棣没有说话,但是鼻子里发出了粗重的闷哼,陛下很不开心,纵然你姓柳的说得对,可你也别想教训朕!
朕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没工夫跟你慢慢来,朕要看的是结果!
柳淳太知道老朱家人了,都是猫一阵狗一阵的,跟他们打交道太难了。
“陛下,人才不光要培养,还要区分。就拿吏部、兵部、户部、工部,当然也包括内阁,负责的都是大事,而且涉及到朝廷和地方,涉及方方面面的协调,必须是德才兼备,有全局视野,又要有过人的业务能力。相比之下,刑部和礼部,做事情就没有那么多的牵连。刑部只要按照律法做事就可以,而礼部呢,各种庆典事宜,也都有前例可循。臣以为像这样的衙门,大可以提拔一些老吏,让他们去做,没准会比那些进士官干得更好,趁机也好敲打群臣,让他们知道厉害!”
朱棣沉吟,柳淳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其实还可以仔细区分,比如兵部和工部,专业性更强,最好要有行伍经验,要知道大工程的运作。
至于吏部和户部,在废除宰相之后,这两部就相当于天子的两个臂膀,一个管人,一个管钱。他们跟内阁,算是朝廷运作的核心,也是最需要用心的地方。
朱棣跟柳淳的一番谈论,算是给整个人才培养选用,划出了大致的方向。不过回到了眼下,大理寺负责审核案件,他们的律法素质,甚至要高过刑部才行,不然如何推翻刑部的定案?
提拔大理寺的吏员,正好恰如其分,歪打正着!
朱棣这才弄明白,怪不得自己下旨,柳淳可高兴了,而且还主动帮助点拨孙桓,原来朕正在替这小子做事啊!
朱棣的好心情瞬间消失了,瞧瞧,又被柳淳给带到了坑了,难道堂堂天子,就爬不出来了吗?
“启奏陛下,署理大理寺卿孙桓求见!”
朱棣点头,“让他过来吧,朕就在这里见他。”
说话之间,朱棣走到了一片茶树面前,停下了脚步。
徐妙云毕竟是名门闺秀,看不得遍地的菜园稻田,她把好些地方都给铲了,重新种上了花草。
不过这几垄茶树倒是长得很不错,总算躲过了徐妙云的毒手。
柳淳十分熟悉,当年他可是朱元璋亲口加封的锄草官,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面对着这些茶树,柳淳只想说一句,给大明朝锄草还真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啊!
正在思索之时,孙桓急匆匆赶来。
“启奏陛下,臣清查积案,发现有许多案子,与朝臣牵连,故此臣不敢不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