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勉念出这十六个字的时候,景清猛地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赵勉,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带着诡异的光。
这十六个字,在每个衙门的戒石亭都明晃晃地刻着,通常旁边还有会有个皮场庙,堆着不少人品枕头。
曾经何时,景清考中秀才,第一次进入县衙,面见知县大老爷。他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那是震撼心灵的,发自肺腑的那种。
他出身贫寒,读书不易,科举更难,既然有希望为官,就要替百姓做主。
这是年幼景清立下的誓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蹉跎,他终于入仕为官,一下子就升任了佥都御史的高位。
他终于有能力实现儿时的梦想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不知怎么回事,就变了一个人……他热衷参与诗会,结交志同道合之士,大家在一起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享受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他脑海之中的“民”的印象渐渐散去了,不再是那些和他幼年时一样的穷苦百姓,他甚至排斥幼年时的经历,拼命要忘掉过去。
他想让自己单纯成为高贵的读书人,标准的士大夫,他每一次的举动,都是为了获得士林的认可。
只要那些读书人夸奖他几句,有人写文章,写诗词,传颂他的名声,他就会变得十分开心,哪怕对方官职不高,只要门第清贵,他就会很满足。
终于,到了今日,景清彻彻底底成了士大夫的代言人,他只是为了士人集团在战斗。曾经他要照顾爱护的百姓,也终于变成了刁民。
景清也知道这些,可他并没有在乎,甚至还有些想笑。
试问官场上,有几个人不是跟他一样呢?
谁又会真的在乎百姓?
这位景大人一辈子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会被一群刁民告倒,他这个堂堂士大夫,要替刁民偿命!
三天的时间,他只剩下三天了。
第一天,景清沉默不语,第二天景清破口大骂,到了第三天,他……哭了!
“大人,景清说,他愿意赎罪,只求能给他一条活路。”狱卒前来送信,赵勉主动见了他,听完之后,赵勉让狱卒下去,然后请柳淳过来。
“怎么样,给不给景清一条活路?”
柳淳轻笑,“赵大人决断,何必问我。”
赵勉白了他一眼,“我说柳淳,咱们都是患难的交情,你被贬官,我跟着过去了,你现在造反,我又跳出来,替你挡箭,还有啊,我还替你主持了婚礼呢!你小子可别给我挖坑……我的意思是景清的确地位不低,如果他能投降,可以提供许多情报,而且呢,又能沉重打击朱允炆的士气。”
赵勉嬉笑道:“从练子宁,到景清,连着两个师父被俘叛变,搞不好朱允炆都要崩溃!他可真有眼光,选了这么多好师父!”赵勉忍不住笑了起来,的确,那个画面会很有趣的,可柳淳依旧摇头。
“赵兄,你给我算了这笔账,那我也给赵兄算一笔账!假如杀了景清,会给巴蜀的百姓带来什么?会给变法带来什么?是景清重要,还是几百万的民心重要?”
话说到这里,赵勉气咻咻道:“我又不是三岁的孩子,连这个都分不清?”老赵深深叹口气,“说实话啊,现在你要做的事情,可比起当初的变法,要严重多了,你要是没有应对之法,我真怕有朝一日,会走不下去啊!”
柳淳点头,“赵兄,你这话说得没错,当年先帝在日,推行变法,也是阻力重重,到了现在,只怕会更加困难。但是我坚信一点,只要有千万万万百姓的真正支持,只要我们初心不改,我们还是会胜利的!”
“我们?”赵勉注意到柳淳说的是我们,而不是他用的“你”。
“赵兄,我想过了,如果靖难成功之后,我就会退而著书,我想仔仔细细,整理出一套东西,一套有着严密逻辑,充分论证的东西。”
“你要建立真正的柳学?”赵勉好奇道。“
“不管叫柳学,还是叫什么,只要认同我们的人占了大多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仁人志士去推动,早晚有一天,会实现我们的目标的。”
赵勉听到了这里,突然笑了,“好,如果真像你说的,靖难之后,我也跟你一起著书……立德,立功,立言,没准跟着你,我也能混个不朽的圣贤。”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