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是来找朱棣谏言科举的事情,可皇帝陛下什么都不说,就直接考试,这算什么啊?
蹇义忍不住站出来,“启奏陛下,臣等不清楚这考试所为何来,还请陛下明示。”
是啊,不给我们说清楚,就别想随便考核我们,文人可是有骨气的。
朱棣没说话,这时候站在朱棣身旁的柳淳笑道:“诸公气势汹汹而来,想必是为了科举改革,这事情因我而起,有必要跟大家伙交代清楚。”
“我在改革科举的计划当中提到朝廷有六部九卿,地方有三司衙门,分理国政。每一个衙门职责不同,对官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就拿诸公来说,你们礼部的官吏未必管得了刑部的事情。工部不一定精通吏部……既然如此,那为何科举考试之时,全凭一篇文章呢?这完全说不过去了。我提出分科考试,也是为了适应朝廷的需要,真正为国选材。”
“仆提出改革方略之后,陛下也极为赞同,这才明发六部,准备推行,诸公还有什么疑问吗?”
蹇义身为礼部尚书,当下清流领袖,他立刻道:“柳大人,朝廷抡才大典,务求德才兼备之士。一篇科举文章,固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所有,但是却可以明心见性,选拔心思纯正,学问踏实之才。更何况通过科举之后,还要让新科进士观政,熟悉朝廷政务。柳大人,能写出科举文章,再去学习别的东西,易如反掌。所以你说官员们不精通其他的事务,不免武断了。”
蹇义还是够狡猾的,他语气尽量和缓,这种时候,跟柳淳言语冲突,绝没有好处,他相信在讲道理上面,还是不用担心的。
这不。蹇义开头之后,就有一大堆官员先后跳出来。
这帮人可就没什么好话了。
你柳大人凭什么说科举的官员没本事,凭什么说一篇文章不能当好官?
我们都是圣人门徒,一窍通百窍通,道德文章乃是天下至理,我们都能驾驭,其他的东西,更是不在话下。
而且科举也不是一篇文章而已。
从县试开始,所有参与科举的人员,要经过至少六关,才能蟾宫折桂。比如黄观,他就是人尽皆知的六元。
我们是一篇文章吗?我们是六篇文章啊!
这时候右都御史郑赐也开口道:“柳大人,以文章选士,是千百年的规矩,历代以来,名臣辈出,人才济济,由此可见,科举乃是不二之法,随便改革科举,只会扰乱人心,得不偿失,我以为十分不妥。”
又一位大人站了出来,科道这边已经挽起了袖子,迫不及待要参战了。
柳淳却突然哈哈一笑,“陛下,这位大人已经说了,科举选士自有道理,朝中官吏,又皆是人才。臣以为既然如此,他们肯定不在乎考试,陛下不妨尽快下旨,验证一下诸公的才智吧!”
朱棣哼了一声,“本来早就该开始的,何必浪费这么多吐沫。左右,把试卷发给他们,答题时间限定在一个时辰,回头朕还要亲自给他们评分,如果你们考得真好,朕会有赏赐的。”
言下之意,考得不好,那就不一定了。
群臣此刻还想说什么,可东厂的人已经捧着卷子过来了。
这一场考试,是躲不过去了。群臣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总不能说科举考试不行吧,既然把科举考试吹成了天下少有,完美无缺,那么进行小小考核一场,又能怎么样呢?
要知道朱棣可不是寻常的皇帝,这位是真正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继续阻拦,就算不死,也是会去东番岛的。
不过话说回来,不就是一场考试吗!
还能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们这些人不敢说个顶个都是天才,可也不会被小小考试难住。
十年寒窗苦读,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且这帮人也有个想法,如果存心难为他们,故意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题目,他们也是有嘴的,大不了继续喷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