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bsp;&bsp;&bsp;居然言之凿凿......多尔衮心里早就骂开了:你个汉奸,还不住口!
&bsp;&bsp;&bsp;&bsp;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当然知道多尔衮的心思了——他不就是想维持关宁军这个团体,再让他们去对付流寇吗?
&bsp;&bsp;&bsp;&bsp;保持关宁军这个团体,一则容易稳定,不会因为要瓦解关宁军而开战;二则也没有瓜分关宁军部众的问题——在大清入关前投靠的汉军,都是要编入各旗的,而从吴三桂开始,这个惯例就打破了。现在吴三桂所部的四万关宁军,还保持着自身的编制,并没有变成汉军。
&bsp;&bsp;&bsp;&bsp;如果吴三桂所部和平接受八旗改编,那么以其多达四万户的实力,不是任何一个旗能够独吞的,比如会平分......多尔衮方面的两白旗最多拿下一万户,而其余的三万户则会被另外六个旗拿下,这对多尔衮来说可是一笔赔本买卖!
&bsp;&bsp;&bsp;&bsp;而多尔衮如果要做恶人,铲除吴三桂、吴三凤,再强行拆散关宁军分入各旗,那么两白旗就会变成关宁军余部的敌人——编入两百旗的关宁军余部不会服帖,多尔衮也不能相信他们,反而要防着他们。而进入其他各旗的关宁军余部,又会成为反对多尔衮的急先锋。
&bsp;&bsp;&bsp;&bsp;多尔衮要这么干,就等于削弱自己,壮大了八旗之中的对手了。
&bsp;&bsp;&bsp;&bsp;而对多尔衮有害无益的事情,济尔哈朗倒是乐见的。
&bsp;&bsp;&bsp;&bsp;“摄政王,”济尔哈朗这个时候开口插话了,“我听说过一些传言,都说平西王和南面有勾结。当然了,传言未必足信,而刘良佐、许定国二人送来的朱贼太子的信,许也有诈。不过咱们也不能不闻不问啊,问清楚了,不也能还吴三桂一个清白吗?不如就把吴三桂从军前召回,让他到北京把话说清楚。”
&bsp;&bsp;&bsp;&bsp;说清楚?多尔衮心想:说个屁啊!吴三桂要是和朱慈烺没勾结就奇怪了......而现在这个情况,一旦要召回吴三桂,吴三桂十有八九就反了!
&bsp;&bsp;&bsp;&bsp;一旦吴三桂造反,一直以来重用吴三桂的多尔衮就会被对手抓住把柄批斗。
&bsp;&bsp;&bsp;&bsp;如果吴三桂傻乎乎的回了北京,那么多尔衮的对手就会想方设法把吴三桂整成大清国的敌人给做了!
&bsp;&bsp;&bsp;&bsp;不过这个难题是难不倒多尔衮的!论起狡诈凶残,他绝对不比朱慈烺差!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