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玉田倒也聪明,见范志完碰了软钉子,接下来他的发言就小心谨慎多了,虽然也把“筑城之策”当成守卫辽东的唯一良方,但声调却明显降低了许多
督师和巡抚之后,几个兵备道也陆续发言,但基本都还是延续范志完的调子,筑城再筑城---不能怪他们,松锦之战后,将弱兵疲,要坚守宁远,除了筑城,实在是没有其他的好办法这也是保住他们性命和乌纱帽的唯一办法
朱慈烺不动声色的静听,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高起潜,发现高起潜正襟危坐,毫无意见,于是又看向了吴三桂
在座的众人中,基本全是庸才,不知道吴三桂这个大汉奸,是否会有高明的想法?
吴三桂全身甲胄,腰杆笔挺,标准的武人坐姿,无论范志完还是黎玉田发言,他都一句不吭,脸上表情肃重而庄然,一副忠臣良将的模样大明以文制武,像太子亲临这样的大型军议,除非是太子询问,或者是上级文官允许,否则武将是不宜主动发言的,这一点,吴三桂遵守的很是严谨
终于,文官们讲完了,朱慈烺微微而笑,目光看向文官之后的吴三桂,淡淡问:“吴总镇久历边事,不知对眼下的局势有什么看法?”
太子的点名,令吴三桂有点意外,他急忙起身,抱拳,恭恭敬敬地躬身:“回殿下,臣一介武夫,不通文墨,辽东大计,不敢妄言但朝廷定下大计,臣必督帅兵马,拼死向前……”
听到此,朱慈烺忽然又明白了一个吴三桂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宁远总兵的原因了---以吴三桂的见识,应该已经认识到了困守宁远孤城的一些弊端,历史上,崇祯十六年时,吴三桂上疏请求内迁,认为宁远已经不可守,那应该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早有认识
但吴三桂此时却在“装憨”
原因很简单,两个上司的发言在前,如果他吴三桂提出不同的意见,岂不是打范志完和黎玉田的脸?所以他只能推脱
腹藏机心,一心一意的练兵、带兵,不给上级找麻烦,这样的下属,谁不喜欢?
吴三桂不想说,朱慈烺也不强求,微微点头,算是结束了这个话题而经过这番讨论,他对辽东文武百官的心思和才行,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接着进入第二个话题,也是今晚军议的主题,
和第一个话题不同,第二个话题朱慈烺完全主导
坚壁清野,严守关隘,调吴三桂和马科两位总兵,统帅两地精锐骑兵入关,以抵御建虏即将到来的入塞
宁远的吴三桂抽两千名骑兵,山海关的马科出一千五百骑兵,一共抽调三千五百人
范志完和黎玉田听了微微变色
照过往的例子,只要建虏入塞,关宁铁骑都会入关救援的朱慈烺这一次等于是提前动用,但范志完和黎玉田却是眼有忧虑,吴三桂和马科分别是宁远和山海关的主将,一旦调他们入关,两地军心,很有可能会出现动摇,如果建虏趁机来攻,岂不是大事不妙?
不止他们,朝廷也会有此种忧虑,也因为如此,朱慈烺才只计划动用骑兵,步兵一个不动,宁远现在步兵连正兵带辅兵,一共有两万人左右,山海关有一万多人,吴三桂和马科虽然不在,但副将参将都在,又有范志完和黎玉田的坐镇,两地应该足以自保
只要能坚守宁远和山海关,令建虏无机可乘,范志完和黎玉田就算是立功,关内抵御建虏之事,不需要他们过多的参与
——————————感谢“沙漠的风岁月”的打赏,谢谢~~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