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动向在普通士兵向自己家庭寄出去的信中也可以看出来(军队反谍机构会对信件进行抽检),例如谢苗-拉林在家信中就自豪地告诉父亲说:“……我现在有权利骄傲了,因为我现在是德军的一名士兵,属于顿河哥萨克部队。红军征召以后我不想打仗,干脆跑到德国人这边来了。反正在他们那里我一分钟也不想干了……”而库班哥萨克阿列克谢-克里文科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参加了德军部队……我们的长官非常关心我们,不仅关心我们,甚至还关心我们的家人。”
“当然,3000辆坦克是小事,今年德国最大的援兵也不是这个。”
“援兵?”韦勒楞了一下,“什么是今年最大的援兵?”
“今年最大的援兵是元首。他和哈尔德吵了一架之后摔倒并住了院,清醒过来之后完全变了样,过去那个头脑清晰、胸有全局的元首又回来了——他不再试图指挥军啊、师啊这些其实他并不擅长的东西,他最擅长的是战略,强的是这个……”曼施坦因一本正经地开着玩笑,用手指了指脑袋,“您看,现在他只字不提寸步不退、战至最后一人这种傻话,也再也不说‘进攻!进攻!再进攻!先占领这里、再占领这里……’这种毫无意义的大话,现在他只说,‘曼施坦因、蔡茨勒,前线怎么打一切都交给你们了,你们顶住就好……装备、物资我会想办法给你补充充分的’。”
“可他不也下达了打出高交换比这种奇怪的命令么?”
“您觉得奇怪?”曼施坦因摇摇头,“我认为一点都不奇怪,元首终于意识到对苏战争是一场长期战争、消耗战争,不是靠一次两次短暂突击就能打赢的,也不是靠占领莫斯科或者斯大林格勒就能迫使布尔什维克们投降的,高交换比是对总体化战争本质的概括——如果没有这种交换比,我们去年12月份就毫无疑问地失败了。所以我说帝国最好的收获就是一个头脑清晰、谋划全局的元首,这种决断能力我在1938年慕尼黑会议前见到过,在法国战役毅然采用从阿登突击的战略方向时见到过,去年先打乌克兰后打莫斯科的选择其实也是对的,可惜被不理解元首意图的哈尔德们破坏了——他们总按西欧国家的经验套在俄国人上,以为拿下了莫斯科他们就会投降,拿破仑又不是没拿下过莫斯科,结果怎么样?总参谋部犯浑,然后古德里安和一堆人背了黑锅……”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