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充看到这父子不同表现,一时间也是不免一乐。不过他虽然常常让人下不来台,但也不是没有分寸,明白若真点头收下郗愔这个门生,那真是将郗鉴往死里得罪了,到死都要痛骂他。
因为这种形式的拜受,那可是极为严肃的事情。早年他家还未荣升帝戚时,可是全凭着儿子与纪瞻的师徒关系才得渐为时流接纳。
而若没有这一层关系,在备选帝婿的时候,更是没有一点可能。肃祖就算再怎么考虑拉拢吴人,也不可能将女儿许给一个彻头彻尾、全无清声的土豪门户。
所以沈充在稍作沉吟后,便望着一脸殷切模样的郗愔笑语道:“尊府自有贤德亲长可做耳提面命之教,郗郎又何须假求于外。我若是贸然应声,令尊反要罪我越俎代庖。”
听到沈充笑言婉拒,郗鉴不免松一口气,可是再看到儿子一脸失败挫败的模样,心里又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他不愿儿子拜沈充为师,倒也不是因为心底里看不起沈家,而是沈家的确没有什么经义师表的资格,以郗家这样的旧声若是贸然师事其家,难免要被人讥笑作阿谀过甚。
抛开这一点,其实郗鉴对于儿子想要追随沈充稍作效法也是乐见的。因为沈家的确是时流之中敏于世务的代表,这一点无可置疑。虽然他仍然对沈充乏甚好感,但也不得不承认沈家这种应势而动的务实风格才是真正的兴家有道。
于是他便又望着沈充叹息道:“这小子虽然本质不差,但也偶或顽劣难免。我也日渐老迈力疲,难作长久关照。庸才不堪入室之教,但日后也要常常过府敬拜,届时还望司空不要疏远惜声吝教。”
沈充闻言后便又哈哈一笑:“这一点郗公请放心,小儿任事于北,也多赖郗公的身教助益。仁义门庭,自能得于春秋长顾,后嗣绝不会孤寡于世。”
讲到这里,他又指着郗愔说道:“郗郎既有广识之心,来日也不妨于此多作盘桓。目下这园中也多有旧好人家子弟集聚,群说并论,广涉经史世务。”
沈充这么说,倒不是在吹牛。他所重建的这座云阳庄,在丹阳郡中都颇负盛名,自然也多有时流前来拜访游览。尤其随着都内气氛的紧张,时流各家也不愿子弟孟浪而惹祸,乐得他们避开都内是非。
所以渐渐的,这座云阳庄也成了时流年轻人在都外近畿处的一个集聚点,当然主要还是吴人子弟们。
沈充虽然在义理、德行上乏善可陈,但是豪爽、擅长权变的形象还是深入人心,而且本身还是在位的三公,对于绝大多数渴求进步而又乏甚能力的年轻人而言,自有一种鲜明的人格魅力,被其折服的可不是只有区区一个郗愔。
虽然没能拜沈充为师令郗愔大感失落,但他也不好再继续拉下脸来恳求,这个话题也只能就此打住。
傍晚一行人便在云阳庄里留宿下来,沈充又召集一些家中子弟并眼下身在庄上的一些时流年轻人们共聚欢迎郗鉴。宴席上自然不乏声色享乐,诸多新奇的消遣娱乐又不免让郗愔顿生大开眼界之感,只觉得自己跟江东这些同侪比起来,实在辜负枉度了二十多年的时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