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少姝的山水> 第48章 无狐不成村(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8章 无狐不成村(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哦,所谓‘无狐不成村’,当真是灵应如响?狐仙都为乡里做过些什么好事,可否例举一二?”

  “说来也怪,大家从来是这般口口相传的,但若要打听桩桩件件的底里,却又不知从何说起,都只说此庙香火旺盛,从未间断。”子猷据实答妻,实则心中亦存有隐隐绰绰的疑团。

  “请问立庙大约是在哪朝哪代?”王文娟想借由溯其往史,找寻蛛丝马迹。

  “嫂嫂这可问住我了,”少姝面呈难色,秀眉微微蹙拢,“管家阿翁他常来庙中上供,兼做扫洒事务,多年如一日,尽管如此,他也没跟我们说起过立庙的年份,没准儿因事情太过久远,连他老人家也未必知晓?”

  子献道:“嫂嫂,从咱们华岩馆出来往东去,街心有座元神楼,始建之缘起也同样无从考证,我们打幼时起便听村里流传,‘千年天狐则化为元也,里人祷之亦能隐致其福’,故此香火至今不衰哩!”

  (元神楼:介休当地人又名“玄神楼”,或“祅神楼”,私以为,此楼命名的改变可能反映了不同朝代下当地百姓文化信仰的变迁。除了早期的狐瑞之说,还有专家考证说,祅神楼是祅教祭祀的神庙,反映了我国古代华夏文明与中亚文明交流的历史,该楼以此命名估计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开始的;嘉靖年间,崇道信儒,皇帝下诏全国除了儒释道三教之庙外,其它必须拆毁,祆神庙也在拆毁之列,当时介休知县王宗正为了保全这处独特的神庙,把主像换成了刘、关、张兄弟,祆神楼内自然也就成了三结义庙;而文中子献所言,出自乾隆年间知县王谋文撰写的《介休县志》,亦应属当地流传已久的说法,只是为了写作需要,笔者将原来的“白狐”改作了“天狐”。再论该楼形制,为过街楼、山门楼、乐楼三联体楼阁式建筑,在我国古建筑史上并不多见,既雄伟壮观又玲珑生动,与万荣县的飞云楼、秋风楼并称为三晋三大名楼,我国古建筑学著名学者陈明远先生曾专门著文介绍,称该楼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而在我们后代介休人眼中,应是湮没在漫长历史迷雾中的能工巧匠们的沧海遗珠了吧。)

  (天狐:传说修炼千岁以上,具有强大神通的狐神,也有视天狐为狐妖体系中最上位的存在的说法。)

  “哦,如此说来果然奥妙高深,”少嫆远远看到许多香客正自庙门鱼贯而入,不觉心生敬畏,忍不住问:“此地狐仙到底是什么来头?”

  见大家伙儿个个紧盯住自己,少姝语塞,既而哑然失笑,这可叫她从何说起?

  略作计较后,少姝决定不如先就大而化之:“狐在秦汉的地位最为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要说再往前的事,那就不清楚了。况且,我以为眼前的山山水水也是狐族赖以生存的,与人无异,也会有与人相通的情感,趁便助人,便不难理解了吧?”

  子献也有话说:“文帝黄初年间所见的祥瑞中,盛传曾有九尾狐现世,彼时陈思王也献呈过一篇《上九尾狐表》,来歌颂狐仙乃天命之所应,是明君在位,天下太平的瑞兆。即便到了如今,祠堂、庙阙中的雕画之间,亦常有见狐与白兔、蟾蜍、青鸟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

  (九尾狐现世的典故:曹植《上九尾狐表》云:“黄初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鄄城县北,见众狐数十首在后,大狐在中央,长七八尺,赤紫色,举头树尾,尾甚长大,林列有枝甚多。然後知九尾狐。斯诚圣王德政和气所应也。”另《三国志》「魏书」卷一百一十二下亦有记载。)

  (陈思王:即曹植,因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故人称陈思王。)

  (雕画:子献所言应是指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魏晋前的汉代是中国画像石与画像砖从兴起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作品遗存甚丰,且其题材广阔,寓意深刻,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突出反映了阴阳五行思想、神仙信仰以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历史学家翦伯赞说:“这些石刻画像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而在狐文化的前期,狐被百姓奉为瑞兽的说法,可以从中得到验证。)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