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第134章 那年二十,颁奖台上站如喽啰!(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34章 那年二十,颁奖台上站如喽啰!(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副模样,一下子让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附近来观礼的作家,编辑,领导们也都循着声音看过去,看到一群人民文学的大作家们围着一个年轻人。

  他们不由的好奇:“那个跟王蒙,刘心武、蒋子龙他们这些大作家站在一起的年轻人是谁啊?”

  “不知道啊,好像是跟着叶圣陶老先生一起进来的。”

  ………

  时间一晃,到了八点半。

  喇叭里的歌声停下,响起主持人的声音。

  “各位来宾,各位同志,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奖即将开始。”

  大厅里迅速安静下来,来参加典礼的人们纷纷寻找着座位。

  待宾客们全部落座,众人静静地看着颁奖台上,等待着领导们的到场。

  很快从颁奖台的两侧,本届评选委员会的委员们例如矛盾,沙汀,严文井,张光年等人,以及作协,文联的领导们纷纷上台落座。

  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下,矛盾先生作为当今的中作协领导人,第一个发表讲话。

  “同志们,我宣布!第二届全国短篇奖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话音刚落。

  台下响起铺天盖地的掌声,犹如潮水将大厅淹没。

  “咔嚓咔嚓!”

  同时来自各个新闻报刊的记者们纷纷举着相机,对准台上拍照,白光闪动不停。

  其中有《人民日报》的杨振武记者,《中国青年报》,《燕京日报》,《光明日报》等等。

  “各位来宾,各位作家朋友们,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本届评选委员会主任沈雁冰。

  在这个春天万物生长的日子,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全国优秀短篇奖的颁奖仪式。

  自1978年以来,新时期文学开启。

  这一年是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文学界涌现出了一大批,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性深度的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和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打破了嗡嗡嗡时期文学的禁锢,开启了文学创作的新篇章。

  人们用“伤痕文学”来概括这一年……

  1979年,这一年是中国文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一年,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深化和拓展。

  这一年,文学创作更加多样化,题材更加丰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和王蒙的《悠悠寸草心》。

  这些作品不仅延续了“伤痕文学”的反思精神,还开始探索社会改革和个人命运的关系。

  人们用“反思文学”来概括。

  今天,三月二十六日。

  我们在这里颁发全国优秀短篇奖,不仅是对获奖作家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致敬。

  更是希望在座的各位作家朋友们能够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台上矛盾老先生在万人注视下,发表讲话,声音苍老,并不大,甚至有些无力,但并不妨碍他在一众文艺工作者心中的地位。

  他老人家讲完话,紧接着是沙汀,张光年等人讲话,主要是对这两年以来的文坛进行概括性总结。

  讲话时间比较长。

  程开颜刚开始听得津津有味,到后面就索然无味。

  他打了个哈欠,被身旁的王蒙看到了。

  “开颜,张主编叫你呢,你快去准备准备,就快要颁奖了。”

  王蒙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右面通往后台的通道。

  “嗯嗯,我知道了。”

  程开颜连忙看去,张光年站在那里看着他,冲他挥了挥手。

  老实说半天没人喊他去准备,他都以为唱名不让自己来呢。

  于是台下安静聆听讲话的人群中,程开颜站起身来,微弓着腰往右边走去。

  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不过都只是看了一眼,就继续听着上方的讲话。

  “麻烦让让,谢谢。”

  路过文化部落在的区域时,程开颜被一个身材丰腴,气质高贵典雅,穿着一身女士西服的美妇人挡住了。

  坐在座位上,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东西的唐明花听到耳边传来的声音,下意识的捋了捋耳边的秀发,抬头看去。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