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1980我的文娱时代> 第11章 天崩地动(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章 天崩地动(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大春:“没有啊老师!”

  那家伙狗咬秤砣,就是个嘴硬。配上一脸憨相你别说,挺有欺骗性。

  但是老师又提出了一个疑问:“你妈也叫韩洛梅?!”

  大春傻了两秒:“……我干妈!”

  结果老师要找他家长~

  不过少年的烦恼来得快去的也快,俩人回家路上遇到了买冰棍的摊位,三轮车上装了一大木头箱子,里头用棉被包一层,能隔温。

  夏天手头比较宽裕,请大春吃冰棍,俩人坐道边,两分钱的糖精冰棍造了七八根!

  “行了,不能吃了。太甜,热量太高~”夏天觉得自己的零花钱有点撑不住了。

  大春一脸不解:“热量高?不可能,冰棍是凉的,怎么可能有热量?”

  夏天踢了他一脚,“少废话!快走吧,你回家还得跟李姨说找家长的事呢!”

  果然,这么一说,大春立马就忘了热量的事了。

  刚进胡同,还没到家呢,就听到热闹声一片。

  大春往自家大杂院探头一看,一个穿着白大褂,挎着一个小木头箱子的老头,正在众人的簇拥下,在一张桌边散发着什么。

  这是附近粮店的老孙头,负责每月发粮票。

  大家都像是见了最亲的亲人一样,邻居们争着把老孙拉进到院里,忙着请他上座,热情地倒上一杯水,关心地问寒问暖。

  这年头是计划经济,物资匮乏,干什么都要用票。

  而各种票中最重要的必然就是粮票,没有布票顶多穿两年旧衣服,但没有粮票那可就要挨饿了!

  城里人吃粮是定量供应的:市民最高定量32斤,重体力劳动者46斤,学生30斤。

  还不都是大米白面,而是粗细粮有比例的。就是什么玉米、大豆、高粱之类的杂粮全都有。

  细粮很少,粗粮为主。定量和比例在粮本上写得清清楚楚,标粉、大米、小米、玉米面、红面、议价粮分得很细。

  一般家庭玉米面窝头、小米干饭通常是家里主食。想吃点大米白面还得等个节日啥的。

  甚至家里孩子多的,一般都会把细粮跟别人换成粗粮,那真是一年到头吃几回大米啊!

  像是城市户口的,每家都有一个粮本,是每月领粮票的凭证。

  粮店工作人员会根据粮本上人口的记载发给粮票,粮票又分省粮票、细粮票和粗粮票。

  那时的粮本和《城镇户口本》一样重要,是城镇市民的标志。

  市民如若到另一个城市工作或生活,在迁移户口的同时,还要迁移一种特殊关系叫“粮食关系”。

  没有“粮食关系”等同没有饭吃。

  加上到外头坐车、住宿、办事,都需要地方或单位开介绍信,所以现在人员流动是很少的。

  大春一见这场面,顿时就开心了。

  发粮票这种大事,自己这种请家长的小事肯定就不重要了。少挨了一顿打啊!

  Ps:民安街=长安街,民安门=天安门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