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宋泼皮> 0560【降维打击】(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560【降维打击】(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小冰河时期的降临,不以人的意志推迟,这是天道运转的规律。

  接下来的光景,只会一年比一年冷,直到西湖彻底结冰。

  两浙路与江南以往可一年三熟,那是因为温度适宜,但若冬季气温过低,冬小麦就无法存活,变成一年两熟,每年产粮量会锐减两至三层。

  所以,韩桢必须要寻求新的粮仓。

  交趾从古至今都是粮仓,红河三角洲土地肥沃,气候正好,乃是上上品的粮食产地。

  韩桢方才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夸张,在红河三角洲种水稻,是真的不用插秧,扔一把种子下去,三个月后就能丰收。

  既然交趾这么好,那为何自古以来,都不受中原王朝重视?

  原因很简单,统治成本太高。

  秦汉那会儿就不用说了,唐朝倒是有能力真正统治交趾,可问题是唐朝那会儿气候回暖了,中原是亚热带,关中都极少下雪,连两浙都没空开发,哪有功夫去管万里之外的交趾。

  赵宋时期,随着造船业飞速发展,海运兴起,航道也更为成熟,从交趾运粮回国内,比之陆路要省时省力。

  但问题是,就赵宋这怂样,在西夏、辽国的夹击之下艰难自保,还打交趾?

  纵观历朝历代,有机会真正统治交趾的,唯有明朝。

  可惜当时政策出了问题,花费大力气打下了交趾,既没有移民,也没有拉拢交趾的精英阶层,而且驻地官员还搞起了高压暴政,最终只能灰溜溜的走了,让交趾变成藩属国进贡。

  这纯粹是决策问题。

  汉文化圈最强的是甚么?

  是同化!

  夷狄入华夏则为华夏,华夏入夷狄则为夷狄。

  在文化输出这一块,华夏对周边国家是碾压式的,堪称降维打击。

  白居易每出一首新诗,都能让倭国天皇欣喜不已,拜读数十遍。

  高丽国君做梦都想当中原的藩国。

  东京城但凡出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不消几日,就会在辽国贵族之间传唱。

  就连西夏,朝堂之上的文官都是清一水儿的汉儿。

  不过相比起辽国、高丽以及倭国,西夏稍稍好一些,历代皇帝深知华夏恐怖的同化能力,为了防止彻底被汉化,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党项人不得着汉装,梳汉人发饰等等。

  辽国就不行了,经过一百余年的汉化,贵族高层已经被彻底汉化。

  你瞅瞅耶律余睹这帮人,中原官话说的比韩桢都标准几分,每每提起汴京,眼中满满的都是向往之色。

  想取交趾,两广与大理必须要拿下。

  且这种拿下,不能像隋唐宋这般羁縻,而是真真正正的统治。

  陆贺方才那番话,可谓是说到了韩桢心坎里。

  刘昌的效率很高,傍晚时分,就将陆贺乃至陆家的详细折子呈上。

  “陆九渊,陆九龄!”

  当看到陆贺膝下儿子的姓名,韩桢终于想起来了。

  未来新学开创者他爹,难怪先前会觉得耳熟。

  陆九渊的名气比不上王阳明,是因为他是开创者,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理论体系不完善。

  而王阳明是集心学之大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就好比朱熹,是站在周敦颐、张载和程颐等大贤的肩膀之上,集理学之大成。

  世人皆知孔子,可又有几人知晓孔子的四位老师呢?

  陆家可不止出了一个陆九渊,几兄弟皆是才俊,一人顿悟,可能是机缘巧合,几兄弟人人如龙,那就是家学渊源了,离不开陆贺的悉心教导。

  由此可见,陆贺其人的才学。

  又翻看了一阵后,韩桢发现陆家已经百余年无人入仕,基本上都在家闷头专研学问,比之谢家还要纯粹几分。

  “不错。”

  放下折子,韩桢满意地点点头。

  见官家心情不错,刘昌打趣道:“陛下打算赏赐他甚么官儿?”

  他服侍韩桢已有一年半了,知晓官家平日里性子随和,没甚苛责的规矩。

  韩桢摆摆手:“不急,先放一放,太容易得来的,通常不会珍惜。”

  况且,他不会因为一番问策,就授予对方高官厚禄,会先给个不大不小的实缺,试试对方的成色。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是纸上谈兵,还是真才实学,当几个月官儿就清楚了。

  韩桢吩咐道:“传岳飞觐见。”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