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南朝不殆录> 第69章 那罗延(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9章 那罗延(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送别了伏陀,众人各自散去。

  大野昞向侯胜北保证,咱们陇右汉子最重承诺,等那罗延回来,就安排一次宴饮,届时来馆驿邀约。

  侯胜北表示先行谢过。

  待告别了众人之后,既然来到了城西,建章宫旧地不可不游。

  大汉建章宫周回二十余里,相当于一座城池,有千门万户之称。

  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

  其西则商中,数十里虎圈。

  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

  其北治大池,因其极广,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三山,以象沧海神山。

  有玉堂宫,内殿十二门,阶陛皆玉为之。

  有骀荡宫,言其景物舒缓荡漾。

  有枍诣宫,言其美木繁荣茂盛。

  有馺娑宫,言其极大,馺娑者,马行疾驰之貌。

  有天梁宫,言其极高,天梁者,梁柱已达天际。

  有奇华宫,内陈四海、夷狄器服珍宝,火浣布、切玉刀。

  其余鼓簧宫、奇宝宫、疏圃殿、鸣变殿、铜柱殿、函德殿等,并饲巨象、天雀、狮子、宫马于其中。

  台室环列十二金色仙人,舒掌托奉铜盘玉杯,承接云表甘露。

  可惜曾经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鳌阙宫苑,尽数毁于新莽战火,如今连残垣断壁都未曾剩下。后人只能凭吊故址,遥想当年的盛况美景。

  腊月寒风瑟瑟,更添悲凉之情。

  而曾经的建章宫骑,羽林卫的前身,对大汉忠心耿耿的孤儿们,也已散去不见踪影。

  侯胜北冷笑一声,自己可不曾经就是一名羽林郎么?

  要是现在有人问对至尊的忠诚还剩余几分的话,回答就是这声冷笑了吧。

  说起来这长安城也是多灾多难,董卓烧毁洛阳,迁都不过五年又遭兵灾,成为了废墟。

  晋愍帝司马邺、前赵刘曜、前秦苻健、后秦姚苌定都于此,百年间好不容易开创了形制。

  刘裕北伐,昙花一现。

  赫连勃勃趁虚而入,把长安作为了南都。

  之后关中无主,直到孝武帝元修西迁,宇文泰奉其建立西魏,长安城才重新有了王气。

  不知什么时候,此地又会遭遇下一次的兵灾呢。(^_^)

  ……

  北周天子既然回到了长安,使节赶在年前得到了召见。

  侯胜北只是一介随员,没有资格入宫觐见。

  听袁泌回来说,北周天子很年轻,比他还要小两岁,坐在御座上姿势很端正,谈吐稳重有威严。

  袁泌递上了国书,无他,主要是表达问候与通好之意。

  献上了礼品,这次是黄柑、甘蔗之类的水果,听说前朝还有送孔雀和大象的先例。

  北周天子表示感谢,重申了两国的友好关系,回赠了盐和毡。

  侯胜北不甚理解,本朝靠海,完全是不缺盐的,北周回赠这个物事作甚。

  听了袁泌解释才知道,此乃展示国力的一种委婉方式。

  以前北魏回赠刘宋,就是各种类型的盐,如白盐、黑盐、赤盐、胡盐等,以显示掌握了多个产盐的所在。

  拓跋佛狸可真是既会做文章,又善于玩花样。

  北周无疑也学到了这个方法,看来不能以没有文化的胡人视之。

  嗯,这次是蜀地的井盐。

  北周是想告诉我们,蜀地已在他们的牢牢掌握之中呢。(^_^)

  侯胜北继续问道:”那毡又是代表甚么意思呢?”

  袁泌没好气地回答道:”毡就是毡了,大概是怕我们不适应北方的寒冷天气。喏,拿去盖吧。”

  ……

  长安的冬天确实寒冷,雪花飘起,寒风刺骨。

  此时当食一碗热腾腾的羊羹暖身暖胃。

  侯胜北来到集市,东逛逛西走走,看了几家店肆的商品,有卖蔬果的、有卖布匹的、有卖器物的、还有一家卖胭脂水粉的,不过只看,什么都没买。

  最后来到集市中的一家食铺,这家店以细供没忽羊羹闻名,食客众多。(注1)

  这个名字拗口的细供没忽羊羹是把羊肉切得细碎、加入葱韭等佐料炖制而成,乳白色的汤羹香气扑鼻。

  店家端上一盘小麦胡饼,侯胜北取了一张饼,撕成小块,泡入汤中。

  待汤汁浸润胡饼,捞起食用,麦香糅合鲜香,入口酥软即化。

  一口肉、一口汤下去,浑身立刻暖了起来。

  难怪这家店大受长安城的老饕们欢迎,门庭若市。

  他吃得意犹未尽,又点上一盘白切羊肉,叫上一壶酒喝了起来。

  吃饱喝足,走出食铺。

  由于羊肉腥膻,餐后需饮茶一解。

  侯胜北来到了附近的一座茶寮。(注2)

  名为“江南居”。

  ……

  茶寮是由茶摊发展而来,集饮茶、歇脚、住宿为一体的设施。

  北朝本来鄙视饮茶,称为酪奴。不过随着与汉人的文化融合,几十年上百年下来,饮茶的风俗慢慢也普及起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