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南朝不殆录> 第66章 孤独行(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6章 孤独行(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就是北周的国都吗,侯胜北不由感叹道。

  被山带河,八水环绕,土地肥沃。

  四面有山关之固,东函谷、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猝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

  周五十余里,开十二门,每座城门分为三个门道,每道宽约五步,恰好四个车轨,合计方轨十二。

  随着缓缓接近,侯胜北看出了这座雄城所经历的战火和摧残。

  他们从南面西侧的西安门入城,西安门在新莽末年被焚毁后,中门道和东门道仍然堆积残存着烧成红色的土块,之上重新铺设了道路,西门道却是破坏无存。

  原本三丈五尺,加上城堞有七雉的高大城墙已是失修不堪。

  城门不备,宽三十步,深达丈二的壕沟深深浅浅,被填了多处。

  虽然设有城楼,只能控制进出、监督民众,于军事防守却是意义不大。

  长安城,就像一个浑身伤痕,充满疲惫的巨人,承载旧日残留的余辉,坚持屹立不倒。

  ……

  入境之后有向导引路,秋官宾礼大夫的下属早已在此迎候,查验过文书,引导使团进入城中。

  位于城南的大汉未央宫和长乐宫已经全部废弃,变成了一般的居民城区。

  街区矗立着几座寺庙和砖窑,前往寺庙的人群很是不少。

  每条街道宽约四十步,也是三道并列,中间的驰道为天子专用,此时空空荡荡。

  众人沿着八街九陌,十纵九横的街道一侧前行。

  路上只见胡人与汉人杂居,各种口音的对话交杂在一起,形成了长安城独有的热闹氛围。

  胡原本为匈奴后裔的称呼,然而现在已经远不能涵盖北朝的众多民族。

  只见羯人深眶高鼻多须、鲜卑红发白肤绿眸、粟特人素服尖帽,香油涂发,和南朝街头完全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历经数百年的血脉融合,胡汉之别已不再是泾渭分明、格格不入、甚至势不两立的局面。

  ……

  路经横门。

  听迎宾官员说,长安城的坊市通称东西二市,这其实是个笼统的说法。

  本地人都知道,实际应该叫做东西九市才对。

  分别为东市、南市、西市、北市、柳市、直市、交门市、孝里市、交通亭市,而以东市、西市最为繁盛。

  这九市位于横门附近,以横门大街为界,街西六市为西市,街东三市为东市。

  每市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四面有市垣和市阓,中心有五层高的市楼,瞭望市集秩序。

  集市内的道路为十字形,称隧。

  隧的两侧是列肆,亦称市列。

  列肆成行,井然有序,店铺后面靠近市墙之处,设有存放货物的邸舍。

  东市周围居民众多,分布着酿酒、制器等作坊,也少不了酒楼妓院等风月场所。

  西市周边以一般士庶居多,以及屠宰等工肆之人。

  交通亭市是通商贸易场所,四方往来商旅,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其周边即是各国使节、胡商、侨民的居住场所。

  迎宾官员自豪道:“八水绕长安,九市聚财货,各位闲暇之时可以好好逛上一番,采购些抢手的稀罕特产回去。以前入市还需交市门税,先帝废之,如今可以随意出入。”

  此时无暇入市,众人的落脚之处就在交通亭市附近的馆舍,从这里可以远远可以眺望到东北部的宫城。

  宫城周十里,北墙和东墙利用了汉长安城原有的北城墙和东城墙,再加修补而成,西墙和南墙为新筑。

  宫城分为东、西两个小城,东城为太子宫,西城为皇宫。

  城防坚固,墙楼高耸,城门也是按外城的规格建设,看来是将军事防御机能集结强化在了此处。

  ……

  进入馆舍,和众人分开,侯胜北来到自己的房间。

  毛喜曾经说过:“战场需有前敌指挥,谍报也是如此。长安和建康相隔三千里,待消息传到已是二个月以后,难以一一指示。相机决断你自为之,无须事事请命,以免反增危险。”

  所以这个房间,从此便是卧虎台的前敌指挥之所在了。

  侯胜北放下行李,取出阿母和萧妙淽为他准备的一件件冬衣。

  将暂时不穿的夏衣折好收起,整理好床铺、饮水器具等,手头的事情告一段落。

  侯胜北躺了下来,又像被火燎到一般地跳起。

  初到异国,稍空下来,心头就涌起了对亲人、对挚爱、对未出生孩儿的思念之情。

  他挥去这些会让自己软弱的情绪,以及不可避免的孤独感,去想阿父被害的仇恨。

  蔡景历、韩子高、还有陈蒨,你们都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然而事情并非能一蹴而就,侯胜北在房间中踱步,默默背诵《荀子》的篇章。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我现在姑且磨砺爪牙,锻炼筋骨。总有一天,卧虎蓄势奋起,发出的咆哮将会震慑天下!

  -----------------

  《地名对照》

  濮县:今邓县

  淅州:今西峡县

  商州:今商县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