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261章 助学光荣榜杀疯了【6000字】(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61章 助学光荣榜杀疯了【6000字】(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在其他村,同样也有老板。

  比如秧地坡村的邓允发和邓昌寿,两人就合伙开了一家碗厂,这两年同样没少赚钱。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初期出来做生意的,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大部分人在前几年都是赚到钱了的。

  只是在度过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黄金期后,接下来由于跟不上市场变化,最终大部分人都被刷了下来,能够适应市场,并从中脱颖而出的,都是后来有名有姓的大佬。

  邓允发和邓昌寿,包括前世的邓允贵和邓世荣,最终都是跟不上市场变化,最终被淘汰了。

  不过,在这个时间段,邓允发和邓昌寿,还是赚到了不少钱,是秧地坡村唯二的万元户。

  此时,邓允发、邓昌寿和不少村民,就在村口这里聊助学光荣榜的事。

  之前,这个光荣榜还没有公开张贴,带头冲锋的只是各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民,作为老板,除了邓允贵以外,其他村的老板都还没有急着下场。

  可现在,助学光荣榜竟然张贴出了临时榜单,而且鸡毛岭村的邓昌宝老板也已经出手,直接就占据了个人榜榜首的位置,还把鸡毛岭村带飞,也登上了各村排行榜的榜首。

  听到这个消息,邓允发和邓昌寿都坐不住了。

  邓昌寿忍不住问道:“允发叔,你说我们捐多少合适?”

  邓允发想了想,说道:“我准备向允贵看齐,也捐个388块钱,你要是也捐这个数的话,那我们的个人捐赠排名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加起来就足以把我们村顶到第一了。”

  邓昌寿拍腿道:“行,那咱们就捐这个数,把我们秧地坡村顶上第一再说。”

  在场的村民闻言都不由得欢呼起来,虽然出力的不是他们,但身为村里的一员,集体荣誉感还是有的。

  与此同时,各村都有类似的一幕上演,原本打算先观望一段时间,到后面再出手的老板,一个个都被张贴出来的临时榜单给刺激到了,迫不及待的要下场。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各村的排行榜杀得那叫一个疯狂,一时那耶村第一,一时鸡毛岭村第一,一时秧地坡村登顶,一时马村后来居上,一时帮坝村独占鳌头。

  总之,没有哪条村,能够一直坐稳第一的宝座。

  倒是个人榜的第一,一直被鸡毛岭村的邓昌宝牢牢占据第一。

  邓世荣作为族头,又是助学光荣榜的倡导者,他自然不急着出手,准备等榜单厮杀得尘埃落定的时候,再出手定乾坤。

  在此期间,邓世荣把助学金与奖学金的详细章程也弄出来了,和族里威望比较高的族人商量过后,决定奖学金就按照他之前跟儿女儿媳们说的奖励标准去实施。

  至于助学金的标准,原本只打算资助家庭困难但学习好的族中子弟,后面经过商量,更改为资助所有学习好的族中子弟。

  只要期末考试能够进入全班前三名的,族里不仅报销所有的学杂费,还有额外的现金奖励,第二第三名奖励5块钱,第一名奖励10块钱。而全班第四至于第十名的,只报销学杂费。

  这个助学金的奖励措施公布出来后,所引发的轰动根本不是奖学金能比的。

  确实,奖学金的数额巨大,尤其是考上清华北大,直接就是1000块钱的巨额奖励,这钱用来娶两个媳妇都够了。

  但是,这种巨额奖励大家也就看看,心里根本就不抱希望,尤其是一些村到现在为止,连最普通的大学生都没有一个,伱让他们把目光瞄准清华北大,这不是扯淡嘛!

  然而,这个助学金就不一样了,这是完全有可能拿到手的奖励,哪怕考不了全班前三,只是考个前十,那也能报销全部的学杂费了,如果能一直保持住这个名次,那读书就不用家里花钱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于是,为了能够拿到族中的助学奖励,在今年开学之后,众族人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前所未有的重视,监管的力度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家长们都是放养,学习全靠孩子们自觉。

  可其他孩子都在玩,你指望自家孩子老老实实的在家学习做作业,这现实吗?

  而现在不是一家两家严厉,是全族都严厉管教,偶尔有一两家的家长管教不到位的,他们家的孩子跑出去,结果四处都找不到人玩了,其他小伙伴都在家做作业呢!

  在没写完作业之前,想出来玩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个小小的转变,目前还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相信孩子们的学习会有进步的。

  ……

  博白县城。

  有老有少的一行人携带着行李走出了车站,这一行人不是别人,正是来自坡心村的张振发一家。

  这一家人除了张母以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来县城,他们的表现跟第一次来县城的人差不多,都是东张西望,对于远处的“高楼大厦”以及眼前“川流不息”的车辆发出阵阵惊叹。

  张母上次过来住了半个月,把县城每一个角落都逛熟了,此时她一副本地人的架势,为家人们介绍道:“这里是南街路,不算是县城的繁华地带,县城最繁华的地方是大街、文化路和兴隆路一带。

  我们现在从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到前面的那个十字路口,左边就是西城路了,秀萍她公公开的饭店就在这一条路,从十字路口转弯就能看到人民电影院了,而饭店就开在电影院对面,那应该转弯就能看到了。”

  张振发看着随处可见的单车以及时不时路过的机动机,不由得感慨道:“这县城不愧是县城,比我们龙潭街要大得多,也繁华得多,不知道我们家的店要是开到这里来,生意会不会更好?”

  张守民点头道:“应该会更好吧,我们家开的店主要优势不是价格便宜,而是服务比别人好,到县城要是站稳了脚根,生意比龙潭街好也是正常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