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往返贸易在过去数十年里给印度商社带来了巨额利润,也支撑了他们在印度西海岸和南部地区殖民活动。
不过自从十几年前开始,国内很多眼红印度商社和孟加拉商社利润的商人对大量倾销至国内的热带产品意见很大,他们多方串联,指责这两家商社倾销的热带产品严重挤压了南洋、威远(新几内亚岛)及呂宋等地区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些人的上下串联,能量还是非常大的,因为涉及到了很多地方和部门,关系到数以十万计的国民的生计。因此,即便海军印度舰队一再为这两家商社背书,但仍然有些顶不住。
到了最后,不得不达成妥协,工商部和海关限制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热带商品的进口配额,这无疑对两家商社所能获得的利润构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鉴于这种情况,印度商社现在越来越重视“海外”市场了。他们想方设法吸收来自波斯、中亚、奥斯曼,以及欧洲的代理商加盟,试图通过他们的渠道销售该地区的热带商品。
他们的这种努力,应该说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使得商社的利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回升,并且有余力支撑商社继续沿着海岸线和内陆河流,将一個又一个土邦王国纳入其殖民势力范围。
在齐国人的殖民统治区域内,来自本土的齐国人和齐印混血儿自然属于自由民,以家庭农场或者商品代理的形式经营着自己的产业,他们有的人甚至已经是在印度生活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了,不仅政治地位高,而且生活还算优渥。
至于人数众多的印度当地土著的日子就没这么好过了,他们除了要向土邦王公缴纳无数的赋税外(其中很大一部分要作为保护费和委任费转交给印度商社派驻的监督机构),在农产品售卖过程中,还要遭受齐国商人的一道盘剥,日子过得苦哈哈的,生活水平也就那样。在某些灾荒年景,他们还会面临更为悲惨的情形,卖儿卖女,饿殍遍地,也不是太夸张的事。
其实,就印度商社自身而言,是不愿意花钱建设所谓的殖民据点,或者新的定居点的,因为这牵涉到前期基建投入、后期防务费用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这些新殖民定居点短期内又无法盈利,光靠那点可怜的土地税收根本不够抵消巨额投入,完全就是个吞噬资金的黑洞。
另一方面,即使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了一批“模范”殖民点,扩大了齐国殖民势力,但最终也是为政府做嫁衣裳。君不见,安丰(今印度科钦市)、上海(今印度孟买市)、宁阳(今印度朋迪榭里,也译作本地治理)、奉元(今印度钦奈市,又名马德拉斯)、荣泽(今孟加拉吉大港)等几座工商业日益兴盛的城市,在陆续实现财政结余后,被内阁政府毫不客气地收了回去,直接纳入海外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