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得好像仅靠海军自个就能征服敌人似的。”那名水手不敢与之争辩,小声地嘀咕道。
“你个憨货!在咱们齐国,领地遍布全球,自当以海军为重。要是没有海军的保护,咱们还跑个屁的船?”
众多水手一边朝码头出口的方向走着,一边说着明年的皇帝登基庆典的事,无不期待着此次殷洲之旅能在最快的速度完成,从而可以有幸返回本土,见证这场难得的盛景。
其实,想想也是不可能。
“盛源号”商船需要在清远停驻5-6天时间,除了最后一次补充食水和煤炭外,还有就是汇合众多前往殷洲的商船和移民船,才会在数艘战舰的护持下,驶入浩瀚的太平洋,于北纬42度左右航行,借助北太平洋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急速行驶。经过大概20-30天的航行,抵达威夷岛(今夏威夷群岛中的瓦胡岛)稍事停驻,最后便一鼓作气驶抵殷洲。
到了殷洲后,商船估计会停留两个月左右,通过当地的贸易代理人,将收集而来的皮毛,以及大量的金银铜等贵金属装船,然后一路南下行驶至西属美洲领地,采买部分当地特产,接着经威夷岛,再装运一些檀香木,最后返回琉球,或者前往吕宋。
整个行程下来,耗时近半年。即使,还有大把剩余时间,但船东也未必会好心将船驶回汉洲本土,让众人去亲身见证百年建国庆典。
你们一个个都要养家糊口的,干嘛非要巴巴地跑回本土就为了看两眼庆典盛况?
别闹,赚钱才是伱们最为主要的事!
那些重大庆典活动,是皇帝陛下、内阁僚臣,以及众多高官权贵才需要去亲身参与,并高度关注的事。
清远,是整个云州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最大的商业中心,而且作为云州唯一的不冻港,更是该地区最为核心的航运中心。
尽管,北明在数十年前获得了日本陆奥北部地区大片领土,其中位于日本大岛北部的昌平(今日本青森市)和东北部的昭化(今日本八户市)就是两座非常优良的不冻港,但大部分北明舰船仍旧喜欢停靠于清远港。
无他,盖因清远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港口服务和船舶维修保养服务--齐明两国于此合资建了一座造船厂,而且还汇聚了大量的齐国商人和海量的工业制成品,可以给众多商人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据泰平十六年(1720年)的人口普查统计,清远城人口规模已突破十万人,仅次于北明都城长宁(原宁州,今日本北海道札幌市)。
在汉兴十三年(1683年)清远至长宁铁路通车后,更是助推了这座城市的强劲发展势头。
随着齐国工业技术和产业的外溢--当然,也有齐国刻意的大力扶持,包括清远在内的云州地区也迎来了一波发展红利,无数的工厂随之建立,众多的贸易商社也纷纷兴起,整个地区的工商业开始迅速发展。
在近十年里,云州的城市化的现象也在缓慢地推进,人们大量涌入城市,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新的住宅和工作场所开始迅速扩建。城市直接吸收并改变农村的劳动力现状,从而在北明这块核心领地逐渐创建了一个新的社会和经济模式。
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生活变得富有多样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街道和建筑,报纸、画册、话本、说书、技馆、歌舞等诸多文化娱乐活动兴起。
人们开始日复一日地上下班,穿行在繁忙的大街小巷。长长的街灯在夜幕降临时映照出晦暗的街区,挑亮着前方通往未知的道路。
许多新的建筑和地标开始塑造着城市新的轮廓,缀着高大的钟楼和商业大楼,大学堂以及公共图书馆和商业市场。这些建筑被认为是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标志,准确地勾勒了城市的框架和诸多功能。
然而,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增长也伴随着一些不利的影响,那就是跟汉洲本土一样,开始面临重大的环境挑战,空气和水污染也如影而随地到来。
清远城的天空,远不如二十年前那般湛蓝和清澈了。
——
11月7日,南方日本岛上爆发了一场规模算是比较大的战役。
得到诸多藩国支援的幕府军集兵两万四千余,在萩城(现山口县萩市)与萨摩藩-长州藩联军一万一千余展开激战。
是时,萨长联军以罕见的密集火炮,猛烈轰击幕府军大阵,在不到二十分钟内,便致使数支藩军崩乱,进而引发幕府中军的骚动。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