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xs“呜呜呜——”
九月,当号角声从薄雾之中传出,南北两方近五万人的军队在越前地区的池田爆发了战争。
透过薄雾,骑在马背上的足利义持可以看到距离自己二里以外的上杉家军队。
他们的数量有近三万人,而自己的手中只有经过多次抽调后的两万人。
祸不单行,在关西的京极、大内,关东的上杉等家族发动叛乱后,伊势国守护北畠满雅起兵,支持逃离京都出走吉野的南朝末代天皇后龟山天皇。
“这一战我们是先锋,不管主帅是谁,都改变不了这件事情。”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只要速度够快,他们甚至可以在覆灭北畠满雅后,再返回与整军继续南下的上杉禅秀交手。
这次的上杉家举兵,表面上看是上杉禅秀与足利义持之间的权力斗争,但实际上这件事事关关东国人领主们的存在形态。
足利义嗣的目光灼热,而在他身旁,比他矮了半个头的足利满隆则是小心看了看四周,担忧道:“大明这样帮助我们,他们一定有自己的图谋,我们不能放松警惕。”
“将军,他们开始前进了!”
“叔叔,你看看这舰队,还有那正在登陆隐歧的军队。”
即便如此,足利义持也并没有露出胆怯,他亲率军队来到池田,准备先收拾上杉禅秀,再南下收拾北畠满雅,最后再收拾叛乱的关西守护们。
“火炮好了吗?”
至少在他治下,幕府依旧能压制着他们。
“额啊!”
闻言铁炮大将只能听令,很快炮声在战场之中响起。
足利义持质问铁炮大将:“已经好了,但现在开炮,我们的人……”
早在大明同意日本可以从大明购买武装商船开始,足利义持便盯上了南京军演之中亮相的火炮。
正因如此,许多鲸海卫的兵卒都为他打抱不平。
“我不管大明通过贸易运走多少白银,平定足利义持杀死多少武士,在日本驻扎多少军队,建设多少官场……”
“没错,四千人足够横扫京畿之地了,我们在鲸海苦等那么多年,建功机会就这一次啊!”
“呜呜呜——”
“到时候就不好打了,只有趁这个时候进军,才能一战定乾坤。”
时间一点点过去,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足利义持凭借从“皇明日本官船”拆卸下来的洪武铁炮,率先平定了伊势国的北畠满雅,并将后龟山的天皇称号去除,继续改称太上法皇,并将他与他的亲族带往了京都大觉寺。
足利义嗣的话,让足利满隆满脸震惊,他没想到这样的话居然能从足利义嗣这样不足十七岁的青年人口中说出。
尽管已经有通知军队后撤,但炮弹依旧夺走了许多幕府武士的性命。
“开炮!”足利义持果断下令,不容置否。
得知但马被攻破,足利义持没有继续和上杉禅秀纠缠下去,只是留下了今川范政和一万长枪、射手足轻,至于他自己则是率领七千多奉公众和九百多名炮手,以及仅存的四百余名骑兵南下驰援京都。
“我们虽然是海军,但双脚行军的速度也不比陆军慢。”
他们想要的,无非就是维护各自的既得权益。
一时间,战场之上两方军队攻守易形。
战场上,无数尸体被丢弃,足利义持追击十余里后便勒令三军打扫战场,同时准备趁着上杉禅秀败走的机会,南下收拾北畠满雅。
隐歧市舶司内,率领鲸海卫集结到此的郑峻正在被数十名千户、百户官包围着。
在这里没有娱乐,只有贸易,贸易一旦结束,便要带着货物离开这里。
“是!!”听到郑峻的话,众人纷纷站直了身体,拱手作揖,高声应下。
一时间,他们心里不免有了怨念,而郑峻当年便是靠着和崔均联手才拿下的金州,这群将领的小心思在他面前根本藏不住。
同时,幕府虽然也死伤七千多,但大多都是临时征召的国人,所以足利义持并不心痛。
上杉家的军队发起冲锋,足利义持则是有条不紊的在今川范政几人的帮助下以弓箭消耗他们,延缓他们的冲锋速度,同时派出了自己的骑兵对上杉家骑兵进行纠缠。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郑峻其实心甘情愿的当这个卫指挥使,因为当初的他确实指挥经验不算丰富,一个卫对于他来说刚好。
稀稀拉拉的声音响起,显然他们并不是这么想的。
南方,关西大内与京极等家族因为明日贸易的事情集结了两万六千武士军队北上。
足利义持打仗没有太多章法,无非就是一鼓作气,抓住对方阵型被破的瞬间发起反击。
“解散!!”
对于官船使臣所说的昆仑洲金矿,足利义持根本没有心思开采,他的心思都在扩大和巩固幕府统治,结束向大明称臣的屈辱中。
他们的眼神热切,诉求也十分简单,那就是率先进攻京畿之地,不等主力抵达,便先一步覆灭足利义持。
他们有这样的自信是好事,但他们的举动却让郑峻脸色阴沉。
众人被他鼓舞了一番,也纷纷红着脸的走出了市舶司衙门,激动讨论着把先锋打成主力的这种做法。
当然,这样便利的条件,也让明军内部波流涌动。
简短一句话,却因为是用汉字书写,并且盖上了海军都督府印章而显得沉重。
“继续炮击,没有听到吗?!”
“冲锋!!”
郑峻突然开口,让众人眼前一亮。
面对质问,火炮大将连忙解释:“将军,铁炮需要一字时的时间来清理。”
“没有了火器,我们与明军一样有一战之力!”
池田一战的结果被驻日西厂力士带往了隐歧,而此刻的隐歧,一支四千人的军队正在此地集结,等待军令下达,便可开拔渡海,登陆若狭海湾。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