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清话事人> 281 乾隆的另类持久战,细思极恐!(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281 乾隆的另类持久战,细思极恐!(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傍晚召见重臣——这是从已故大学士傅恒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时期开始的惯例。目的是再次确认某些重大事件并未遗漏,加以落实,君臣对齐。

  今日的晚面,

  乾隆分别召见了多位重臣,谈话内容不为人知。

  工部尚书忧心忡忡,接到了一项庞大的工程,大造海船!

  皇上不曾说用途,但可想而知,无非是对付江南伪吴王势力。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南方税赋钱粮要改走海上运输。

  京城没有秘密,造船的事很快就成为了圈子里的话题。

  于时和,回府闲聊:

  “爹,朝廷开始大造海船了。”

  “嗯?多少艘?在哪儿造?”

  “只知拟给工部拨银60万两,地点在旅顺。”

  于敏中一咕噜坐累了起来:

  “当真?”

  “爹,这消息是工部左侍郎的儿子亲口说出来的,不会有假。”

  于时和有些疑惑,望着自己爹的复杂表情,

  问道:

  “爹,这有什么不对吗?”

  ……

  “伱们,出去。”

  “是。”两个暖脚的丫鬟低头退出,关好门。

  于敏中这才慢悠悠说道:

  “造海船,自然是为了出海。出海做什么?呵呵呵,为了把南方8省的赋税钱粮运到北方。”

  于时和点头:

  “爹,这我懂。没有南方源源不断的粮米,朝廷撑不起来。”

  “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江南战事不乐观?”

  “对。说明皇上心里对速平江南没有信心。故而不惜大兴土木,在关外祖宗之地砍伐巨树,这可是稍违祖制的。”

  于时和很吃惊,反问道:

  “江南伪吴王居然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我们老于家,岂不是回不去了?”

  于敏中忽略了第二个问题,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能在江南站稳脚跟的贼酋,可不止是能打。”

  “对了,我哥在淮安府那边做粮道风生水起。我也这么大年龄了,是不是~”

  “你也想外放做个官?”

  “对。”

  ……

  于敏中用一种慈父的眼神望着他:

  “别急,别急。火候未到。出仕不在于早晚,而在于恰当的时机。岂不闻,一飞冲天之典?”

  于时和无奈的笑了:

  “爹,我怕到时候啥也不懂。”

  “大谬。金印在手之时,你就什么都懂了。爹暂时还死不了,你们头上的这片天,爹还能扛得起。”

  “好吧。”

  于敏中知道这小儿子心中失落,低声说道:

  “旅顺大造海船之事,爹还有一个猜测。”

  “从海上进攻江南?”

  “这是果,却不是因。”

  “爹,你就别打太极拳了。这里又不是朝堂。”

  “呵呵呵,皇上或许担心九江也守不住了。”

  “啊?”

  “取纸笔来。”

  于敏中虽老,记忆却不错。

  在纸上大致勾勒了一下地图,讲解道:

  “南方诸省财富若要运到北方。首选是东线水路:长江——大运河联运,其次是中线陆路:途经九江。”

  【注:中线,大体可参照今天的京九铁路。特点是,选线避开了大山,尽量走的平地。】

  ……

  于时和一脸雾水,摇头。

  不懂!

  爹你聊人情世故,儿子能懂。聊这种战略路线,难为儿子了。

  于敏中倒是很耐心,裹着被子讲解道:

  “首选路线已被伪吴王窃据。现在各省的解银、粮米是走的九江这条线。虽然运输成本大了点,可至少还能运。”

  说到这里,

  他突然语气加重,将毛笔狠狠戳在九江位置。

  “若是抚远大将军丢了九江,伪吴王控制了九江,那会是什么情况?”

  于时和一哆嗦:

  “两广、湖南、广西、福建的钱粮就无法走陆路北运了。除非,除非~”

  于敏中神情凝重:

  “除非走川陕线,走襄阳南阳线。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简直是噩梦,杯水车薪而已。”

  【要考虑古代糟糕的道路情况,翻山越岭对于车辆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而靠人背扛,100斤米翻阅几座山后,怕是只剩下一碗米。】

  于时和虽然纨绔,却不是傻子。

  立马问道:

  “爹,你的意思是皇上已经考虑到了这一层,所以提前早做准备。”

  “圣心难测。皇上英明,许是看到了这一层,心有隐忧,故而早早布局海运。”

  ……

  父子俩相对无言,若是真如此,局势就可怕了。

  这会的局势,对于绝大部分清廷官绅而言,是没有放在心上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