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清话事人> 151 乾隆:如此好事,朕何尝不允?(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51 乾隆:如此好事,朕何尝不允?(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这个索伦汉子脑袋左右挣扎,终究还是被多隆糊了一脸的新鲜马粪。

  “我漕~”

  刚一怒吼,就被马粪淹没。

  后面的索伦妇孺一看,急了,

  立马举着马鞭,刀鞘上来帮忙。

  这还得了,一直在后面观战没敢出手的京旗汉子,立马找到了对手。

  举着刀鞘,棍棒迎面而上。

  以多敌少,付出了不少伤亡后,成功淹没了这些凶悍的索伦妇孺。

  一招鲜,吃遍天。

  压着打,多上几个人。

  就连那些看热闹的京旗姑奶奶,也上了。

  扭着掐肉,偷偷地拿针扎,甚至是扇耳光,揪头发。

  ……

  满城外,围观的百姓们,骑着未竣工的城墙,幸灾乐祸。

  个个都直呼:

  “瞧瞧人家旗人,真讲究呐。到了满城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先打一架热热身。”

  “下手是真狠,啧啧。”

  “他们对自己人都那么狠,以后对咱们~”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心。

  百姓们都对以后的日子,充满了担忧。

  家有恶邻,日子难过。

  闻讯赶来的苏州府差役,

  在一旁袖手旁观,不敢插手。

  用黄四的话说:“这都是满爷,咱怎么敢管?”

  黄文运坐着轿子赶到,亮出名号,不管用。

  京旗压根不鸟,直呼知府算个鸟,不如永定河的王八稀罕。

  咱旗人的官司,你管不着。

  咱旗人的形象,你说了也不算。

  松二爷高呼:

  “咱京旗的爷们,今日终于抖起来了。”

  “这是何等威风!”

  “咱大清最精锐的索伦兵,被咱们按在地上揍。嘿,这事迹,我能吹一辈子。”

  ……

  “镶黄旗都统,江苏巡抚,暂领苏州副都统。福康安大人到。”

  “殴斗双方速速放手,否则锁拿入狱,流放伊犁。”

  京旗最懂眼色,赶紧暴踹几脚,然后退到了一边。

  人人的脸上带着骄傲、矜持,单膝跪地,大呼:

  “恭迎都统大人。”

  福康安骑在马上,脸色变幻无常。

  又想骂人,又想打人,然而都忍住了。

  以大局为重,不可丢了脸面。

  传出去丢人,让满城的汉官汉民笑话。

  “所有人等,各自回营休整三日。”

  “再有挑衅者,议罪流放伊犁。”

  此战,索伦人除了左翼长,全员挂彩,伤情轻重不等。

  轻的是皮外伤,严重是肋骨断了好几根,

  更普遍的是精神伤害,一半的人被塞了马粪。

  以至于后来京旗一提马粪,索伦人就暴怒。

  这个坎儿,是永远过不去了。

  ……

  巡抚衙门里,福康安第一次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难道说,一直错怪了京旗这帮怂货,其实他们很有血性?

  今天这入城仪式搞的,像模像样,衙门里,人人都竖大拇指。

  发自内心的感慨威武,不是虚伪的。

  然后,又打了一架。

  虽然说,人数是十倍以上。

  但是以他对于京旗,和索伦的了解,能取胜也是异数了。

  毕竟那可是伊犁来的索伦营啊,西域的“定海神针”,从未停止过征战的一群悍卒。

  来送莲子银耳羹的老管家见他苦思冥想,询问缘由后,

  笑道:

  “三公子不必纠结,老奴知道是怎么回事。”

  “哦?”

  “京旗的人耍诈了,若是战场之上,他们未必打的过这20索伦兵。”

  “真的?”

  “老奴在京城待了一辈子,太晓得这帮小子的德行了。只能捡现成的军功,满肚子坏水,打顺风仗他们无敌,稍一遇挫,立马脚板抹油。”

  这场闹剧,就此收场。

  坊间都说,大清立国已过百年,却依旧保持了如此悍勇,

  实在是朝廷有幸,社稷有幸。

  事关国本,不敢隐瞒。折子送到紫禁城,乾隆认真阅读了4遍。

  才疑惑的放下折子,询问身边的太监:

  “打架真的能增加一个男人的血性吗?”

  太监低下了脑袋:

  “主子,奴才没有体会,不敢回答。”

  乾隆宽厚的笑了,问错人了。

  不过,若是京旗能在殴打索伦人的过程中,激发出血性,朕何尝不允?

  再苦一苦索伦嘛。

  ……

  后续到来的青州八旗,江宁八旗,荆州八旗,成都八旗,

  都对此事感到不可思议。

  倒是让京旗自豪了好一阵,而且借着这股气势,圈下了平江路最好的几处宅子。

  福康安一直在耐心的等待,收集李郁不法证据。

  维格堂私下开矿,蓄养打手护院,结交胥吏,分红贿赂,还有可能涉及多桩人命案,纵火案。

  他已经掌握了部分线索。

  但是,他需要一个合理的事件,

  以毫无争议的犯罪事实,将李郁当场拿下。

  才能让苏州府这帮官吏无话可说,没法包庇。

  否则,保不齐就会有主动认罪,将所有事件全部揽下的临时工,当堂证明李郁是清白的,完全不知情的。

  哎,大清。

  根据他的戈什哈禀报,

  李郁为人谨慎,常年龟缩在李家堡,或者西山岛上。

  偶尔出行,也是保镖前呼后拥,鲜衣怒马。

  若是要现场抓捕,就需要提前调兵,而且最好是在城内动手。

  福康安甚至有些恼火,

  区区一个豪强,竟然让他这样尊贵的宗室贵族,封疆大吏谨慎又谨慎。

  除了满府的官绅庇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朝廷的嘉奖。

  “江南义民”的烫金牌匾,就挂在李家堡大门口。

  国子监监生,还有候补7品官的身份,倒是其次了。

  这些虚名,反倒成为了此贼的保护色,实在是可笑可笑。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