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清话事人> 139 白莲教抛出的香饵,吞不吞?(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39 白莲教抛出的香饵,吞不吞?(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刘武:“虚与委蛇,避免他们狗急跳墙。”

  刘千:“先立威,然后再谈合作。利用得当,也是不错的剑。”

  张铁匠:“我觉得,他们是看上了咱们的枪炮。”

  众人一下子瞧向他,

  就连李郁也忍不住看了过去。

  张铁匠有些不好意思,只能笑着说:

  “人家花了这么大的本钱,能图个啥?咱们手里,最大的王牌就是枪炮生产能力,大清朝独一份。”

  他确实是说中了要害,

  白莲教一直觊觎火器,苦于没有门路。

  即使是渗透了绿营,所得火器也是粗陋货色,而且数量偏少。

  渗透八旗,难度大。

  所以,

  洪教主,希望在总坛驻地卧牛村,打造一支狂热信徒组成的火枪队,直属他本人。

  没有强大的武力震慑各分舵,

  他这个教主,做的没滋没味。

  最近,有人进献了一本前明的火器演练册,

  他看的如痴如醉,

  最终,他悟出了一个天才的构想:

  挑选最狂热,最不畏死之教徒1000人,装备火枪,

  遇敌时,高喊白莲口号,列队大踏步前进,

  无论遭受多大损失,都绝不开枪,

  以平静赴死的态度拥抱箭矢炮子,

  微笑,

  直至走到敌人面前,5步距离,才开枪。

  一轮齐射,即可定胜负。

  圣军不满千,满千不可敌。

  他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天才般的军事设想。

  只要不遇上马队,

  他推算着,这种打法天下无敌。

  而且,天下无第二支军队可模仿。

  因为,

  无论是绿营,八旗,江湖同行,都找不到能微笑着迎接死亡的教徒。

  ……

  洪大昌将案上的稿纸收集了起来,放入炉中。

  火苗中,稿纸扭曲,

  上面的各种持枪小人,仿佛也活动了起来。

  他是个谨慎的人,

  在计划实施之前,不想被人猜到心思。

  烧毁的厚厚一叠稿纸,就是他进行军旗推演的过程。

  完事后,

  他才背着手,走过几道门,进入了隐秘的小楼。

  这幢小楼,

  处于卧牛村的中心位置,被树木掩盖。

  乃是他锤炼圣女的基地。

  地下室内,嬷嬷低着头汇报道:

  “教主,这一批女子,太单薄了。已经死了4个。”

  “无妨,大浪淘沙嘛。”

  所谓的大浪淘沙,

  第一关就是水刑,在口鼻处覆盖牛皮纸,缓缓倒水。

  并询问,是否愿意为白莲付出生命。

  回答是,则继续浇。

  回答否,则视为意志不坚定分子,淘汰。

  能熬过这一关,而且没死的女子,都是狂热教徒。

  不必怀疑,

  人类在酷刑面前,作不了假。

  而且,连续2天不让睡觉,意志力处于崩溃边缘。

  刑罚的痛苦,会加倍。

  洪大昌接过毛巾,

  对着被捆在木椅子上,奄奄一息的女教徒,露出了微笑:

  “你通过了第一道考验。”

  “现在,本教主要考考你,其他的业务能力。”

  ……

  值守在小楼周围的两个信徒,又被惊叫声吓醒了。

  年长者摇摇头,将毯子裹紧,

  年轻者则是歪着头,侧耳倾听了一会,小声说道:

  “你说教主真的是刀枪不入吗?”

  “困了,睡吧。”

  “就我俩,没别人听得见,悄悄聊几句。”

  “瞎琢磨,不是个好习惯。”

  第二天,

  年轻守卫突然消失了,不知去向。

  年长者,得到了晋升嘉奖,

  成为了可也支配10个人的小头目。

  他跪地,虔诚的高呼教主万岁。

  然而,深夜却是躲在被子里,

  抖得像筛糠,恐惧的不敢睁眼。

  渐渐的,

  他得了一个绰号“哑巴”。

  ……

  淮西帮,在二狗的推荐下,正式入伙。

  投名状,很有分量。

  干掉了吴县两个负责征收漕粮的大户。

  漕粮征收,

  有许多的猫腻,比如淋尖、踢斛、划削斛底、改换斛面、取样米、取斛面余米,以及利用米价的变化折征等手段,盘剥纳户。

  清廷收1石,

  到了州县,就得收1石5,

  到了具体收粮的大户手里,就要收1石8。

  美名曰,漕耗,漕费。

  淮西帮得了指示,花了两天时间就得手了。

  在夜晚,摸进大户的宅子。

  干脆利落,一刀毙命。

  然后留下了一封歪歪扭扭的书信,

  误导了官府的视线。

  大户催粮,每年都会有好几个纳户被逼的家破人亡。

  所以,

  人家来寻仇,很合理。

  尤其是前年,有几家纳户特别惨。

  因为不愿承担过多不合理的漕粮负担,被大户买通官差,关进了站笼。

  其中有一户人家,十几口人死在了站笼里。

  仅有一儿子逃了,销声匿迹。

  所有人都说,这是人家回来寻仇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虽迟但到。

  大清的老百姓是善良的,他们总愿意用这些信念,修补心中这破烂的社会。

  官府也没啥异议,

  画影图形,悬赏捉拿人犯,其他也就没啥了。

  俩大户的家眷心里有鬼,想走,

  先留下一半家产,作为搬家税。

  用黎知县的话说,

  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本地富户,把家产转移到其他州县,便宜了外人吧?

  ……

  这两个空缺,

  由范典史推荐的人补上了。

  衙门里,没人有异议。

  范典史平日里对同僚大方,很讲义气。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