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37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37章 属于华夏的学问(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新网址:xs谁最希望方孝孺赶紧回来,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但陈景恪肯定是其中之一。

  一来是方孝孺唯物学小成。

  通过书信交流,他大致了解了方孝孺的这套理论的基本情况。

  虽然有其局限性,但确确实实是正儿八经的唯物思想。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虽然都是唯物学,和前世照搬西方哲学理论不同的是。

  方孝孺的唯物学,是在华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他将诸子百家思想里,关于唯物学的思想全部摘出,化用到了自己的唯物学里。

  是原滋原味的华夏哲学思想。

  这是前世无数中国哲学研究者,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

  倒不是说编写一套这样的理论有多难——事实上也确实不容易。

  可那么多学者,真要下功夫去做,肯定能做到的。

  为什么没人去做?

  因为西方哲学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你编出来了别人也不认。

  在全球化思潮下,中国强行这么搞,就是自绝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就是现实,只能暂时妥协。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

  教材都是照抄的西方论著,怎么可能教出独立的思想来?

  这就是话语权。

  想摆脱西方话语权的影响,只有一个办法。

  变强。

  等强到全世界都要倾听你的声音,才能在这些领域摆脱西方话语权影响,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前世,中国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曙光。

  但在这个世界,情况反过来了。

  全世界都要倾听大明的声音,可是大明却缺乏相应的思想体系。

  总不能拿着程朱理学,去争夺话语权吧?

  那不是闹吗。

  道德经之类的书籍确实很深奥,可正因为太深奥,除了深入研究华夏文化的人,有几个老外能看得懂?

  方孝孺的唯物学,相当于是在浩瀚的华夏文化里,梳理出了一条线。

  大大降低了推广的难度。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计划。

  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等和方孝孺面谈,详细了解过他的思想后才能决定。

  其二,大同思想陷入了瓶颈。

  究其原因,还是他自身对华夏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

  虽然已经在恶补,可很显然,他这方面的天赋并不算突出。

  别说是和方孝孺这样的天才相比了,随便拉出来一个三榜进士,天赋都比他强。

  有句话叫勤能补拙。

  如果他能潜心研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也不是做不到。

  然而,他肯定不可能这么做。

  请外援就成了唯一的办法。

  唯物学小成的方孝孺,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这两個想法,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连方孝孺都没说。

  他对方学了解还不深,且还不了解方孝孺自己的想法,贸然去说此事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一切等和见到人,当面谈过后再说。

  所以,接到方孝孺返回中原的消息,陈景恪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正准备去迎接,却又得知他并未跟随使节团一起回来,而是探访朋友去了。

  这让陈景恪很是无奈。

  不过还好,方孝孺还是很懂事的。

  给他写了一封信,并送了一整套的方学书籍。

  信中主要说了两件事情。

  一件是关于解缙的,经过交流他发现这也是个人才,学问深厚且不迂腐。

  希望将他拉入己方阵营。

  陈景恪自然知道解缙是谁,更知道他的学问。

  只是没想到,方孝孺竟然和他成了好友。

  果然是时也命也。

  对于方孝孺的打算,陈景恪倒也不反对。

  如果解缙真的能接受唯物学,并愿意加入小圈子,对他们来说真是如虎添翼。

  至于贬谪的事情……对于他陈大伴读来说,调个把人进京的面子还是有的。

  前提是解缙要符合要求。

  第二件事情,是那三百高丽学子,让陈景恪妥善安排。

  事关人才掠夺计划,陈景恪自然不会拒绝。

  事实上安排这些人不费任何功夫。

  洛下书院旁边早就建好了一座书院,直接让他们入住就可以了。

  至于什么时候开学,那就是方孝孺自己的事情了,陈景恪不会越俎代庖。

  不过作为地主,他还是要亲自露面,去见一见这些来自朝鲜王国的读书人的。

  就连朱标,都很关注这些人,特意叮嘱道:

  “这些人的境遇,将会影响更多人,一定要将他们照顾好。”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