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71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71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之后的宋儒们,就再也不敢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反而将问题归结于人心坏了,开始搞内卷,试图从人心上解决问题。”

  “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制度的缺陷导致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

  “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又怎么可能有那个心情,去搞什么内心建设?”

  “这不就是缘木求鱼吗。”

  这话是有点大逆不道的。

  如果是刚入宫那会儿,陈景恪是绝对不敢说的。

  现在也不过是仗着有了点重要性,和朱元璋也比较熟悉了,才敢说一下。

  但也只敢浅浅的说一下。

  老朱就算知道了,最多也就是不高兴,不会拿他怎么样。

  其实他更想说的是,这个世界缺了谁都照样存在。

  夏商周、秦汉隋唐……几千年的历史,数百位君主。

  这些君主,曾经都认为这个世界没了他们不行。

  可事实上呢?都化成一抷黄土了。

  所以,真正优秀的学派不是为了服务君主,而是为了服务江山社稷,服务于华夏文明的。

  但他很清楚,自己要是敢说这话,估计离暴毙也不远了。

  所以这番话只能烂在肚子里。

  朱雄英陷入沉思,良久才说道:“所以君主最重要的,不是做事的能力,而是用人的能力。”

  陈景恪点头道:“对,事必亲躬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人陷入更大的困顿。”

  “还有句话叫‘君不与臣争功’。”

  “并不是所有人为官,都是为了荣华富贵。”

  “有些仁人志士,是怀揣富国强民的梦想出仕的。”

  “也有些人是想一展胸中抱负,实现人生价值。”

  “所以君主就要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

  “否则,仁人志士就会闭门不出,甚至转投他人。”

  “唐太宗用兵能力不可谓不强,可他登基后,除了晚年征高句丽,就再也没有带过兵。”

  “为何?”

  “因为他手下有一群能征善战的大将,他要是还亲自带兵,就会抢走这些大将施展才华的空间。”

  “那些大将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定然会不舒服。”

  “但这无损于唐太宗的英明,反而让他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君主最大的权力,不是他比别人懂的多,而是他拥有决定权。”

  “他可以决定由谁挂帅出征,也可以决定谁来担任哪个职务。”

  “放之学术界也是一样的,最终选择用哪一家的思想,也全在于君主的选择。”

  “君主选择谁,谁就能大放异彩。”

  “但作为优秀的君主,不会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选。”

  “而是选择最适合当前国情,能让国家变得更强的那一家。”

  “宋室恰恰相反,他们没有选择最合适的,而是选择了最符合自己心意的。”

  “结果就是,真正有本事的被打压了,剩下的全都去学腐儒那一套了。”

  “所以,宋儒和宋室算是相互成全了。”

  这一番话,算是为之前的那一番话找补了。

  强调了君主选择的重要性。

  但也不能算全错,也确实是宋室的选择,导致了理学和心学的大兴。

  最终天下不是理学门徒,就是心学的门徒。

  到了明朝照搬程朱理学,更是规定了科举只能考程朱理学。

  理学的地位更加稳固。

  虽然中后期出了个王阳明,将心学的地位无限拔高。

  但他的心学只过了五六十年,就被后人给弄的不堪入目了。

  李贽这个心学大家,须发都白了,还流连于秦楼楚馆。

  美其名曰,吾心即宇宙,我等心学门徒就要率性而为。

  呵,心学成了放纵自己的借口。

  国家出问题了,问他们怎么办。

  人家直接来一句,人心坏了,做什么都是徒劳的。

  再问就是,世道乱不乱自有其规律,我们不应该干涉。

  到了明朝末年,心学就已经臭大街了。

  只能说,制度烂了,想靠扭转人心来改变世道,纯属扯淡。

  朱雄英微微点头,道:“我明白了,治国真难啊。”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