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23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23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朱雄英不解的道:“为何要如此划分?”

  陈景恪说道:“因为光武帝时期,经过王景的治理,黄河八百余年未发生过大的灾祸。”

  朱雄英惊讶的道:“真的?若如此,王景真乃治黄第一人也。”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在王景治黄之前,黄河和现在一般,时常决堤造成大灾。”

  “尤其是王莽之乱时期,因朝廷无力治理,黄河更是连年决堤,导致赤地千里。”

  朱雄英说道:“真想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治理黄河的。若我们学会了此法,就可以彻底解决黄河水患。”

  说着,他期盼的看着陈景恪:“景恪你知道吗?”

  陈景恪摇摇头:“他的治黄之法已经失传,就算没失传,也不一定适合现在的大明。”

  “只要朝廷愿意,我们可以找出适合我们的治黄之法。”

  朱雄英郑重的点头:“我们一定能找到这样的方法,彻底降服黄河的。”

  如果说之前他还觉得黄河不可控的话,在得知王景的功绩之后,就生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别人能做到,我大明也一样能做到,甚至比他们做的更好。

  陈景恪很满意他的雄心壮志,不论能不能做到,至少要敢想。

  “想治理黄河,就要知道黄河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黄河最大的问题在哪吗?”

  朱雄英回想书上的记录,说道:“泥沙,黄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积,抬高河道……”

  陈景恪笑道:“对,就是泥沙,所以治黄先治沙。”

  “要想治沙,就要了解黄河中的泥沙是怎么来的。”

  要说核心了吗?

  朱雄英反而有些失望,以往讲课,都是从古讲到今,然后给出解决之法。

  今天怎么一步到位了。

  陈景恪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继续说道:“黄河的泥沙是从上游地区携带而来,具体是……”

  他拿出一张地图,指着上面道:“黄河的泥沙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三个地方。”

  晋陕高原、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

  朱雄英收起小小的失落,低头仔细看了起来。

  “这三个地方处于黄河中上游,支流几乎全部汇入黄河……”

  “黄河里的泥沙,就是这些支流携带而来的。”

  朱雄英疑惑的道:“为何这里的河流,会携带如此多的泥沙呢?”

  陈景恪赞许的道:“问到点子上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水土流失。”

  “就是这些地区的植被,被大面积破坏,土壤裸露。”

  “没有植被保护,雨水就会将泥土冲走,最终带入黄河……”

  他讲的很细,朱雄英很快就了解了什么叫荒漠化,什么叫水土流失。

  同时对于黄河水患的成因,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实在唐朝中期之前,黄河携带的泥沙是没有这么多的。”

  “王景治理一次,能让黄河八百多年不发生大的灾祸,也多得益于此。”

  “从唐中期以后,黄河携带泥沙暴增,才是导致黄河无法长治久安的真正原因。”

  “你可知是为何?”

  朱雄英眼睛一亮,开始了开始了,要讲历史了吗?

  我就说,景恪讲课肯定会讲史的。

  “不知,景恪你直接开讲吧。”

  额……陈景恪相当无语,你这小子,不是个好捧哏啊。

  “在唐中叶以前,河套地区水草丰美,晋陕之地还生有大片森林。”

  “秦汉隋唐,修建宫殿的木料,大多都是直接从晋陕之地砍伐。”

  “所以那时期的宫殿修的尤为的宏伟高大。”

  “到宋朝时期,晋陕之地的森林已经全部消失。”

  “修筑宫殿的木料,只能从云贵甚至海外运输,代价实在太大。”

  “所以从那时起,宫殿的占地规模变得小了许多,但变的更加精致。”

  朱雄英很是高兴,又学到一个知识。

  虽然这知识貌似没什么卵用,但说出去能显得我更有见识不是。

  陈景恪顿了一下,觉得自己扯得有点远了,就将话题收了回来:

  “继续说回正题,为何唐朝中叶以前,河套和晋陕之地还水草丰美,之后就突然荒漠化了呢?”

  他自问自答道:“因为过度开垦。”

  “汉武帝时期,大汉从匈奴手中夺回河套,陆续从中原迁徙百万人去垦荒……”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