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风流为什么不写了> 第734章 书院(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734章 书院(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站在杭州城街头,军兵林立的十字路口,看着这曾经无比繁华,富甲天下的所在。

  沈烈忽而停下脚步,笑着道:“老人家,且听闻这杭州府有一处万松书院该怎么走?”

  老官员忙道:“万松书院呐,在大报恩寺……请大人随小的来,这边走。”

  “好。”

  等一行人出了城,亲兵起来了战马,数百骑便轰隆隆的向着报恩寺方向疾驰而去。

  报恩寺离杭州城不愿,就在西湖南缘凤凰山万松岭,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把这凤凰山最好的位置给占了。

  骑着马。

  沿着通往书院的青石路面徐徐而行,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便发生在此地。

  可这纯粹是胡说八道,梁祝本是东晋民间流传的故事,并非哪一个人的创作。

  而是这个凄美的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过一代一代人口口相传,渐渐变得丰富了起来。

  就连双双化蝶这个情节,也是在南宋年间才加进去的,并且这万松书院的历史也没多久。

  报恩寺修建于盛唐,这原先就是一座寺庙。

  一直到了大明弘治十一年。

  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原址改建万松书院,奉孔子像,并聘请孔子的后代孔衢、孔绩主持院务,世代相袭。

  为了宣传万松书院,这书院里的人硬是臭不要脸的牵强附会,把梁祝的故事说成是在这里发生的。

  这个年月的读书人,不要脸的事干的实在太多了。

  这倒也不足为奇,读书人偷你一个泥腿子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算什么,读书人的事能叫偷么?

  可真正让万松书院扬名天下的,是曾经在这里讲学的王阳明。

  “吁。”

  数百骑在书院门前翻身下马,开始向着周围散开戒备,杀气腾腾的锦衣缇骑。

  与大门紧闭的书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亲兵护卫下,沈烈背着手,在这山清水秀之地躲着步子,却在一座高大的牌坊前停了下来。

  抬起头。

  沈烈看着这牌坊上“万世师表”四个大字,还有一座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

  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沉吟着什么,而这万世师表四个字如此嘲讽,那龙飞凤舞的大字背面。

  分明隐藏着另外四个大字。

  世修降表!

  看着这牌坊,沈烈目光幽幽,陷入了沉思,总是听人说这世上除了曲阜北孔,还有南孔。

  想必这始建于弘治十一年的万松书院,便是南孔里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了。

  至于为什么是弘治朝。

  都懂。

  孝宗嘛。

  这位爷是大明皇帝里最软弱,也是被读书人忽悠最惨的一位,被读书人捧为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这位爷就连婚姻都十分完美,身为天子,一生忠实的奉行着一夫一妻制,连个贵妃也没有。

  就是这么一位老实巴交的皇帝,在读书人的摆布下,开启了大明重文轻武的时代。

  可是他只活了三十六岁竟硬生生被累死了,只怕是到死,他也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在这牌坊下徐徐踱着步子。

  沈烈似乎遇到了什么重达的难题,在心中纠结着什么,罕见的迟迟下不了决心。

  而心思再次飘到了九霄云外。

  要说几千年在这片土地上,其实从没有什么富贵长久的贵族,虽然读书人骨头软,而民间武德还是十分充沛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