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第一百九十一章 纸钞,银币(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九十一章 纸钞,银币(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但拿下南京又如何,十万、数十万人马又如何,有如沙滩上建的城堡,看着挺威武,一道巨浪就给拍得稀碎。

  就象太平天国那样,把几乎全部的兵力全放在保卫南京上,早晚被四面围上的敌人消耗光。

  “殿下,借条已经全部准备好了。”王加禄的提醒,打断了黄立的思绪。

  他自嘲地笑了笑,把最后一张借条的号码写好,就到一百,一百零一都不写。

  既然有了去南昌半月游的想法,再借他一百万,也不算过分,我还想再活五百年呢,不能没钱花不是。

  “看吧,这就是良知,虽然不多,可还知道打借条。多么难能可贵,多么仁义。抢,太低级,太丢面儿了。”

  看在银子的份上,黄立决定再来一次不要脸。本来想刻个萝卜章,改用政务总理衙门的名义,可最终还是算了。

  既要、又想的,虚伪!

  王加禄心满意足地收起借条,告退而去。只等着靖国公率兵赶到,便又能去理直气壮地借钱了。

  对于如何又快又好地借到钱,王加禄已经颇有心得。暴击三连,任谁都得俯首拿钱。

  他还给富豪商贾排了等级,盐商最富,万八千的银子,小意思;钱庄、当铺、绸布、米行等次之。江西有景德镇,瓷器行应该能借到大钱。

  黄立不管筹资入股的具体事宜,放手让王加禄去干。甚至觉得,这家伙在军情司有些屈才了。

  而借条的事情,却给了他灵感,有望解决明军不发饷银的历史问题。

  给田地确实不错,但给钱,却是眼见的实惠。银子不够,那就印钞票啊。

  只要不滥发,只要有保证金,让军民能用纸钞买到所需的商品,形成内循环的经济运行,好象是完全可行的。

  “衣食住行,最基本的需求,最关键的还是前两个,有衣穿不露肉,有饭吃不饭肚。抢了那么多粮草物资,完全可以作为保证金,来弥补银子的不足。”

  黄立拿起纸笔,刷刷点点,又给政务总理衙门的官员们写信,把自己越来越完善的想法告诉他们,由他们商议出具体的实施办法。

  “县里、镇里建立官营的供销站,把抢来的物资作为商品出卖;贷款使用纸钞,商品的种类要增加,保证老百姓能够买到所需;纸钞可足额兑换银子,但有期限,一年或两年……”

  黄立停下笔,觉得要兑换银子的话,铸造成银币还能再捞一笔。

  银子七钱二分,加点铜啥的,就当一两银子。这赚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哪怕加到七钱五,再刨去加工费,也是暴利啊!

  这個,好象叫铸币税?管它呢,能赚钱就是好家伙。

  “金币、银币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实需求不大,倒是铜钱,更适合日常消费。这样的话……”

  黄立停下笔,搜肠刮肚,陷入了长久的思索。

  ………………

  安庆。

  明军水师突进九江时,便有清军的哨船赶往下游报警。

  江宁将军祖永烈刚刚抵达安庆,闻听此消息,吓得饭碗差点掉地上。

  “搞什么,我只打算慢点走,欢送你们离去。可明军好象误会了,竟然主动前来迎战。”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