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还待询问些清军将领方面的问题,却见王世德逡巡地走了进来,犹犹豫豫地想说什么。
“有何事啊?”黄立主动开口,面带微笑。
王世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躬身道:“启禀殿下,这个,是银子不够花了。”
黄立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不禁苦笑起来。
不抢商铺,不抢百姓,这也包括了没有官身的士绅富商。
府库加上抄家,看起来得了不少钱财,可什么都用钱买呀。
还给百姓压惊费,俘虏遣散费,还给将士们改善伙食、吃猪吃羊,真所谓紧赚不够慢花的。
这还要感谢十三家的艰苦朴素,在穷乡僻壤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有军饷可发?
黄立觉得这个传统不错,要继续保持。当然,也要有所调整,给土地就是变通。一百亩太少,以后还要加,让每个将士都成为地主。
王世德见殿下有些无奈,不禁嘿嘿一笑,挠了挠头,退了出去。心中埋怨那几个撺掇他的家伙,这不是给殿下出难题嘛?
胡茂祯也知机告退,给殿下留出冥思苦想的方便。
可时间不大,黄立便召来了文书,让他们书写欠条,面额为一千。
足足写了二十万两银子的,黄立才一一用印,命人去唤王加禄,他又细心地用鹅毛笔给欠条编上了号码。
因为劝降胡茂祯有功,黄立对王加禄的胆色十分赞赏,准备将军情司升格为军情部,王加禄则主管湖广司的工作。
“你带人拿着这些欠条,去城中富户家走一走。”黄立有些赧然,手在空中划了两下,“从他们那里借些钱财以资军用,日后会偿还本利。”
王加禄面不改色,仿佛理所应当一般,拿过欠条便转身要走。
“要自愿,要秘密进行,别弄得人尽皆知。”黄立又提醒道:“能借多少就借多少,不必勉强。”
王加禄躬身应承,脸上却没有为难之色,大步走了出去。
“唉,本来可以用抢的,我还打了欠条,算是仁至义尽了吧?”黄立轻抚额头,自我安慰着。
武昌市面上已经平静下来,明军不抢不杀,买东西按价支付,打消了民众的紧张和恐惧。
很多百姓知道明军还要离开,唯恐清军返回遭难,携家带口地坐船迁往川东。
那些富商大户却很难做到说走就走,土地在这,家产在这,商业关系和人脉在这,去川东白手起家,何其难也?
所以说,越有钱越反动,是有一定道理的。只顾着身家,大义往往被抛到脑后。
而武汉三镇,特别是武昌,在汉朝时便凭借通衢之地的地理位置,发展为商业要邑。
到了唐朝,随着南北统一,江南和四川的贸易越来越紧密,汉阳因其“江之右岸,有船官浦”,逐渐在经济上超越武昌。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无数商船从这里路过,东去扬州,带动了汉阳商贸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