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大街小巷流传着董卓的坏话。
什么目无尊长,欺辱皇室。什么剑履上殿,独断朝纲。什么毫无羞耻,与兄嫂暧昧。什么丧心病狂,生吃人肉。
反正只要那些世家大户想得出来的,董卓都是做了的。
甚至还传言,说董卓之子是董卓与一匹马生下的,真是好笑。
刘协是来自后世的大学生,自然知道非同类生物不能受孕的道理,对世家如此诋毁董卓,刘协根本不会相信。
但是,董卓越来越张狂,很多时候,任命官员,决定国策,都没有告诉刘协,这是刘协不能容忍的。
所以,利用世家,敲打一下董卓,这是刘协愿意看到的。
下朝之后,刘协如同往常一样,先到寝殿用餐,然后在到书房看看奏章。
不想刚到书房,五官中郎将黄松已经等在书房了。
“黄将军有何要事?”刘协施施然坐下问道。
“陛下,这几天官员大量流失,有的府衙已经走了一半,在京官员弃官人数达二成。”黄松着急的说道,仿佛这些官员一走,大汉朝的天就会塌下来似的。
刘协慢慢的打开黄松的奏章,仔细的看了一遍,情况与黄松说的差不多,个别府衙的官员离开了近半,大部分的府衙离开了二成,只有羽林署和郎卫离开较少。羽林署一个都没有离开,光禄勋的郎卫离开的人数占比不到一成。
合上奏章,刘协平静的对黄松说道:“黄将军可知道粟米?”
黄松听到刘协的话,明显一愣。刚刚明明再说官员弃管离京的事情,怎么就突然撤到做饭上面去了。
只不过皇帝问话,黄松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臣知道。”
“黄将军是怎么挑选粟米之中的劣质粟米的。”刘协问道。
粟米,又叫黄粱米,俗称高粱。这种植物与稻谷不同,空壳的稻谷明显比饱满的稻谷大一些,但是粟米不一样,从表面看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人是聪明的,可以用其他办法鉴别出粟米的好坏。
“回禀陛下,臣在做饭的时候,把粟米放入水中,沉入水底的,自然是优质粟米,浮在水面的就是劣质粟米。”黄松老老实实的回答。
“那黄将军以为,这些弃管离去的墙头草是优质官员还是劣质官员?”刘协还是非常平静的说道。
“陛下是说······”黄松终于明白刘协的用意,刘协是利用这个机会,甄别官员中的优劣。
官员各有个性,有些官员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做起事来又是一套。有些官员平时候不说话,但是却是坚定跟着朝廷走的。
和平时期,那些能说会道的官员得到提拔任用,而老老实实做实事的官员却被边缘化,以至于皇帝身边,全是阿谀奉承的小人。
东汉自光武帝建国二百年,朝中大部分是阿谀奉承之人。这才造成孝灵皇帝被张让等人蒙蔽,刘辩被宦官外戚拿捏。
刘协继位,虽然想办法提拔能人,清除冗官,但是收效甚微,只有羽林军有些成效,其他府衙几乎没多少改变。
现在好了,袁隗与董卓争斗,这些墙头草弃官,留下的虽然不敢说全是一心跟着朝廷的,但是这种人的比例肯定提高不少,刘协用起来也方便许多。
至于府衙人手不足,那不还有太监吗?刘协完全可以派太监去各府衙帮忙。当然,有了之前的教训,各府衙的官员还真不敢在刘协面前说人手不足,至少现在还没说。
“陛下,太傅袁隗求见。”就在黄松明白刘协的用心之时,潘颖进来报告,说是袁隗求见。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