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西北的那台机床能够高效率的生产友谊锅,那也应该可以生产飞鹰的部件。
揉了揉脑袋,杨小涛拿起水缸子,端着站在窗户旁,轻轻啜着。
目光在忙碌的工人身上略过,最后定格在那标红的大字。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创新学红星。’
屋子里,娄晓娥看到杨小涛回来脸色就凝重,心理也清楚最近轧钢厂的情况,她回家也跟父亲说起过。
作为曾经的民族资本家,自然清楚跟国外的差距。
当初听到这件事,娄父的表情跟杨小涛一样沉重。
因为,头顶上的联盟实力太强了,强到让人窒息。
看着杨小涛这幅样子,娄晓娥都不敢全力呼吸,生怕影响到杨小涛的思路。
“机器,是人创造的。”
“第一台机床,也是人造出来的。”
看着下方的标语,杨小涛轻轻说着。
娄晓娥瞪大眼睛,胸口起伏,她没听明白杨小涛的话,但这一刻杨小涛展现出来的自信,让她的心不生气的加速跳动着。
从容坐下,放下缸子,拿起纸笔,杨小涛这一刻显得很从容。
钢笔抬起,停留在半空中,思路渐渐清晰。
从最简单的机床开始,从第一台高精度机床的出现,都离不开人工制作的身影。
这是常识。
而后,一台台机床,逐渐被改进,渐渐的被加强,就成了了母床,能够加工出其他机床的零件,进而制造出更多的机床。
每一次精度的提升,都是机床的一次跃进。
而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台机床做出来,成为轧钢厂的第一台机床。
当然,杨小涛不会原本的复刻,他需要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让精度更高,让设计更合理。
好在德意志的这台机床已经是基础机床的集大成者,这给了杨小涛许多启发。
图纸可以改进,那接下来就是怎么将图纸变成现实。
这一刻,钢笔的笔尖划过信纸纸时发出的沙沙声,还有摩擦所产生的那种特殊的感觉让整个办公室都处在已经和谐的环境中。
目的:组织人手,将轧钢厂的第一台机床,搓出来。
人手:八级钳工,八级锻工,八级焊工.,数量不等,有多少,要多少。
材料:特种钢材,高强度合金.,数量,越多越好。
时间:.
随着杨小涛落笔,计划书的最上头,用最大的字写下,‘手搓机床计划书’七个大字。
中午,娄晓娥看杨小涛拿出一个本子,一边看着,一边在纸上画着,还不时拿起直尺画着直线。
小心上前,桌子上一张张图纸叠放在一起,杨小涛仍旧沉浸在制图中,甚至每一笔下去都是强劲有力,但又是那么从容不破。
“按顺序放好,别弄乱了。”
耳边传来杨小涛的声音,娄晓娥一惊,抬头发现杨小涛仍旧在忙着画图。
“哦,哦。”
娄晓娥走到一旁,将杨小涛堆叠在一起的图纸整理整齐。
然后,杨小涛画完一张,就放一张在上面。
她感觉到,每一张稿纸的分量都很重。
过了好久,阳光西斜,温度开始降低。
屋子里有点黑,灯光打开的一瞬间,杨小涛终于合上了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