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亮剑之浴血抗战> 第三百四十五章专区政府要人(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四十五章专区政府要人(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独立支队日渐走上正轨,周维汉平时只把握大方向,具体事宜自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表面上看,周维汉是最闲的一个。

  周维汉、王英两人就这么大眼瞪小眼,没多久王英竟然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周维汉见状,也没打扰,拿起笔来,琢磨起太南根据地的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规划。

  傍晚时分,赵刚自干部学校回来。

  一进门,赵刚就看见王英蜷缩在椅子上,随即说道:“这是什么情况?怎么还躺这睡了?”

  “估摸着是这段时间累的的,别动他,就让他睡吧,吃饭的时候在喊他!”周维汉小声说道。

  到了吃饭的时间,李云山也回来了,周维汉上前将王英摇醒:“同志,同志,别睡了,该吃饭了!”

  王英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又伸了个懒腰,开口说道:“我怎么睡着了?”

  “老王,看来你这段时间是太辛苦了,工作重要,但是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赵刚笑着说道,却忘了自己忙工作也是废寝忘食。

  “行了,不说了,吃饭,吃饭!”王英一看饭菜已经摆在桌子上,热情的拉着赵刚上桌。

  赵刚则是被王英的表现弄得一愣,随即看向了周维汉。

  “先吃饭!”

  “老邢呢,等会他吧!”王英说道。

  “不用等,老邢在山下跟新兵们一块吃!”

  四人落座,周维汉拿起一个馒头递给王英。

  土改中缴获了四千万斤粮食,后来分给零零散散分给磁县老百姓们将近三千万斤粮食,剩余的一千多万斤粮食都被当做了战备粮,在根据地各处分批储藏。

  独立支队一下子腰杆子就硬了,三天两头的吃上了大米白面。

  “从地主老财家缴获的吧,在黎城、潞城两县获得粮食,分给老百姓之后,大概还剩两千四百万斤粮食,省着点吃,够一万名战士吃三年的!”王英兴奋的说道。

  事实上,八路军东渡黄河抗日以来,初期根据地稳固之后,八路军战士的日子过得并不难,吃饱不是问题,毕竟从根据地内部土改中获得不少粮食,再加上每年从当地老百姓那里筹集的粮食,完全足够供应。

  只不过随着八路军的逐渐壮大,部队人数扩张太快,再加上41年粮食减产,老百姓自己粮食都不够吃,又怎么供应部队。

  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八路军又分出粮食接收难民,救济老百姓,这才有了后面的困境。

  历史上,老总曾在涉县召开会议,当地的一些干部来了之后,饿的只能躺在炕上开会,由此可知当时的困难。

  众人吃着饭,王英突然撂下快子,冲着赵刚大倒苦水:“老赵啊,有件事你得给评评理,你说说,之前周维汉答应好,从小鬼手里解救出来的同志们,要留一部分在太南,可是现在一股脑的去了冀南,这是上级的命令,咱不能说什么,这就算了,可是星火社的那些爱国青年怎么说?潞城、黎城刚刚完成土改,正是建立基层政权的时候,缺人啊!”

  王英闭口不提太南干部学校的事情,只是言及专区政府缺少干部。

  “行了,墨迹啥啊,少不了你们专区政府的!”周维汉说道。

  “老王,被解救的同志们虽然都回到了冀南,可是现在成立的干部学校有专门培养民政类干部,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毕业,这方面还得你多派几个人过来当教员啊!”赵刚耐心的解释道。

  “这我知道,教员也好说,可是能不能从星火社的爱国青年里先抽调一批人手出来,补充到地方,没经验不是事,边干边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地方工作跟在部队不一样!”

  原先专区政府自己发展的同志倒是不少,但是有文化的少,光靠扫盲班根本来不及。

  眼见根据地又扩大了,正是急缺人手的时候,王英能不急吗。

  赵刚看了一眼周维汉,见到周维汉点了点头,说道:“那这样吧,干部学校已经开学一段时间了,星火社的这些青年之前就对组织的政策有过了解,经过这段时间学习,思想上也有了清醒的认识,我先挑出来三十名各方面都不错的学员,先补充到地方!”

  “老赵啊,我谢谢你!”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