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1151.吴三桂和耿仲明(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1151.吴三桂和耿仲明(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1645年七月末八月初的一天,一艘小船自大凌河口驶入,最后抵达了锦州城外。

  随即,吴三桂的心腹谋士方光琛拿到了一封文书:“总镇,这是南京朝廷的送来的旨意。”

  “是的,”吴三桂表情凝重的跟方光琛说道。“南京要求我们想办法南下占据宁远,截断清军关内外交通,如果做到这一点,开关之事一笔勾销,并且还加封我为蓟国公。”

  在这一时空中,由于朱由崧的反对,所以南明朝廷并没有在获悉吴三桂开关的伊始就册封吴三桂为蓟国公,而是直到现在,才给了吴三桂这个许诺。

  方光琛皱眉道:“姑且不说我部四周有八旗和蒙古兵的监视,就算我们能侥幸南下夺取了宁远,这两三万兵马的粮秣怎么保证?”

  “南京朝廷会用船给我送过来,”吴三桂回复道。“济州宁大虎现在已经归顺了南京朝廷,到时候他会负责把粮食给我们运过来的。”

  “这不会是一句引诱我们行事的空话吧?”

  对于方光琛的疑问,吴三桂摇头道:“应该不会,毕竟折损了我们对朝廷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

  这倒也是,只有吴三桂部存在,并长期间切断辽西走廊,对明廷才是有利的,故意借清军之手消灭和削弱吴三桂部,完全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或只有脑*残儿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因此,在最初的几个月,乃至几年里,南京朝廷一定会保证我们的粮秣供应的;”吴三桂顿了顿,继续道。“事实上,南京朝廷更害怕我们耍心眼,骗粮食。”

  握刀的手现在握锄头了,换成吴部的其他将领或许一早就热血上头,叫嚷着弃清投明了,但方光琛却异常慎重:“大帅,兹事体大,不可一下子做出决定,且容下官仔细想一想其中利弊,权衡一下实现的可能后,再行报告。”

  “倒是不急。”吴三桂回复道。“南京朝廷催的没有那么紧,说是只要我们在朝廷发起大反攻前想明白就可以了;大反攻,听说多铎在南面吃了大亏,八旗兵死了几千,北京城全城戴孝,如果再打几次这样的仗,大反攻倒也不是不可能的。”

  吴三桂随即感叹道:“现在形势扑朔迷离,明清两方势力此消彼长,在这当口,我们一步路也是不能行差的。”

  吴三桂的话给方光琛以很大的压力,所以他犹豫片刻,这才起身告退。

  方光琛离开后,从屏风后面走出了吴三桂的另一名心腹吴国贵,看着吴国贵,吴三桂再次叹息道:“大明王气尤在,本官算是一步行差步步行差了。”

  吴国贵劝说道:“大帅,既然南京朝廷还要用我们,那就说明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吴三桂目光茫然的看向南天:“是啊,机会,但机会要掌握在手中才能改命的。”

  吴国贵一听,立刻请示道:“大帅,让下官去打探宁远的情况吧!”

  吴三桂摆摆手:“你是我军大将,一举一动颇受关注,你去了反而不好,我自有打算。”

  吴国贵听罢不做声了,此时吴三桂却再一次不明所以的叹了一声······

  与内心焦虑、举棋不定的吴三桂不同,怀顺王耿仲明此时的态度却非常坚决的对山东反清起义民众举起了屠刀,但耿仲明遇到的情况与孔有德相似,此时的山东可以说遍地“盗匪”,除了几个主要大城市还在清军手中外,乡村、集镇四处可见反清的队伍,甚至不少县城也受到攻击,时有沦落到反清义军手中的情况。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